《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著名学者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叙述明清以降中国学术之演变,经纬交织、层次繁复,分别以问题叙史、人物(学派)叙史、学科叙史,构成社会思潮史、学派史与学科史三大板块。本书特色在于邀请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夏晓虹教授,根据诸多版本汇校、考订成一部精良版本,并为之撰写年表与评述文章,具有极高学术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是中国高校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由1902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第二类”分科演变而来。1912年称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1928年单独设系。l952年院系调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与辅仁大学历史学系合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的师资力量与综合实力,由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书着眼于诠释,故因诠释对象的不同而在结构上分成六个部分:读《大学》、读《中庸》、读《论语》、读《孟子》、《思问录》、《正蒙注》。这与一般著作以问题为焦点在全书分章有所不同。然而,这样一来,各个部分的讨论中难免会有重合与交叉之处,使得同一个问题(如理气观)的讨论有时分布在不同地方,而没有集中呈现。从这一点来说,全书以问
《百年经典学术丛刊:戴东原的哲学》是戴震逝后一百多年后第一部专门研讨戴震哲学的专著,其内容分三个部分评论戴震哲学及其反响,有许多引人注目的精辟见解,对戴氏哲学给予了很高评价。胡适在书中分析了戴震的自然观、认识论和人性论,特别指出了戴东原哲学的时代意义。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梁启超任教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所编讲义。约撰于1923年冬至1925年春之间。生前未成完璧。其中的《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曾于1924年6月至9月连载于《东方杂志》,并先后于1929年由上海民智书局、1936年由中华书局出单行本。1932年被收入中华书局版《饮冰
本书是一部介绍中国清代学术思想发展史的著作。全书共二百零八卷,分为“正案”、“附案”和“诸儒案”。列入正案者有孙奇逢、黄宗羲、顾炎武等一百七十九人,列入附案者有傅山、惠栋等九百二十二人,列入诸儒案者有费密、唐甄等六十八人,共一千一百六十九人。
《素位之学:陈乾初哲学思想研究》为作者在南开大学的博士论文。本文主要阐述陈乾初以“素位”为特点的哲学思想。“素位”在《中庸》中是一种修身处事的原则、方法与态度。在陈乾初的哲学体系中,“素位”是学术主旨。陈乾初的素位之学既非反道学,又非据门户之见反程朱理学。他强调尽心先于知性、正心先于格致等,表明他的学说仍属于心学;并且
本书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杂记体著作。有条目一千余条,其内容大体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本书是作者花费毕生精力而精心结撰之作,自视为名山事业。本书对后世影响巨大,尤其是它的实证研究方法和态度,对清代学风起到了导乎先路的作用。
焦循是清代著名学者,于学无所不通,于经无所不治,著书数百卷,其中用力特深的,为《周易》、《论语》、《孟子》三书。经学以外,又精天算、考古,对方志学亦有见解。该书就焦循的学术渊源、交游经历、平生所著学术成果、学术宗旨及学术影响,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令人信服地道出了焦循经学、史学、算学、文学方面的治学成就及其学术意义
《中华文化百科:晚清哲学》作为《中华文化百科》哲学卷的后一部,主要采撷了晚清时期十一位先进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他们当中,既有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龚自珍、魏源,也有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既有资产阶级改良派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还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孙中山、章炳麟、陈天华和邹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