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20世纪40年代的翻译文学为研究对象与视角,借助西方当代翻译理论、接受美学理论,系统梳理40年代翻译文学,展示4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通过“翻译”作为挣扎媒介,获得建构身份意识的理论资源,并在具体的翻译诠释与文学创作中彰显革命身份与启蒙身份。同时,在“翻译文学”视阈下,考察作家身份认同的殊异所带来的审美“差异”,为4
本辑《东方丛刊》设置“当代文论与批评话语建构”“比较视野”“东方讲坛”“中国文学与审美文化研究”和“海外华人文学研究”等栏目,共收录18篇文章。“当代文论与批评话语建构”为“广西师范大学88周年校庆研讨会暨杰出校友专栏”,收录了六篇论文和一篇会议综述,主要作者皆与广西师范大学有深厚渊源,他们当年负笈求学于山水甲天下的历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创作发表的各类文学评论文章30篇,共计17万字,其中诗歌评论9篇,其他叙事文学作品评论18篇,对话访谈类作品3篇。本书作者从事文学工作十余年,长期密切关注文学现场,试图在学院式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现场之间寻找更好的结合点,探索更有效的文学批评方式。这些评论文章始终坚持现场导向,文本导向,从作品和现象出发
本书是新时代文艺理论研究丛书之一种,以20142024年十年间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实践的总体情况为论述对象,论述了这十年间批评实践的现状及批评家身处文学现场的言说与行动,尤其是动态的批评行动,围绕何为批评,批评何为追寻批评的来龙去脉,向读者展开了一幅批评话语的盛宴,并希望借此思考影响文学批评的决定性因素以及是什么力量在制约
《中国新文学的精神谱系》从更加整体的视角来讨论中国现代新文学的重要问题,特别注重将中国新文学置于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方的交叉点上加以观照,从作为中国新文学核心的立人精神、中国新文学的中外思想资源、中国新文学的反思精神、责任使命、多元底色、创新精神等多个方面聚焦中国新文学的精神价值与思想意义。同时,本书以谱系学的方法将中
在大历史中建构文学史
蔷薇星火
景观与人物
偏见与趣味
不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