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国著名民族学家林耀华先生的代表作,曾于199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编是作者于20世纪40年代初对凉山彝族地区进行田野考察的成果《凉山彝家》,曾于194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二编至第四编分别是“凉山彝族今昔”“三上凉山”“半个世纪以来凉山彝家的巨变”,均是后来在新中国成立后作者多次再访
《蒙古社会制度史》是苏联学界首部研究蒙古封建制度创建及发展历史的著作,为蒙古社会形态的演变提供了经典的解释。作者弗拉基米尔佐夫认为,蒙古社会的历史就是蒙古封建关系发展的历史。全书以时间为序,分古代、中期、近代三个时期,并借助大量不同文字的材料与典籍,细致入微、全面丰富地描绘了蒙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他富有创
本书作为岭南古代文化及民俗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方法,系统梳理俚人文化考古发掘、民俗考察、文献搜集及研究的成果,强化俚人文化的内涵、功能、作用,以新理念、新视角深入挖掘俚人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客观总结俚人文化的源流及发展状况,成为国内有关俚人文化研究的权威性成果。全书约35万字。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甘肃夏河县拉卜楞的著名藏学家贡唐丹贝卓美、泽卫巴嘉木样西念、美尔甘堪布洛桑秋培等的传记,显宗文化之菩提道次第、圣道三要、现观庄严论等的注释和详解,密宗文化之时论经、胜乐经、大威德金刚的修习法等祭祀仪轨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作者一生闻思修方面的书籍目录。此文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献和区域文化研究价值,并对文献校
本书稿是针对水书《正七卷》与汉文献相关内容的研究,并论及与之有所关联的其他问题,内容分别为《正七卷》介绍及其研究、《象吉通书》文献介绍及其研究、《正七卷》受汉文献影响条目比较以及《正七卷》受汉文献《象吉通书》的影响研究。作者将《正七卷》中一些条目进行了翻译,并把这些条目与《象吉通书》相关内容进行比较,通过一系列探讨,作
本书以大中华文化为背景,用百科全书条目方式,深入研究并全面系统地阐述布依族传统文化,涵盖布依族的渊源历史、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天文历法、科学技术、哲学社会思想、教育体育、政治军事、医药卫生、建筑名胜、交通通信、经济生产、商业贸易、风俗习惯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全书内容广博,条理清晰,亦可
本书介绍了云南哈尼族名称的由来、关于云南哈尼族起源的各种说法,追溯了从远古开始,直到近现代时期云南哈尼族的发展变化,勾勒出了云南哈尼族发展情况。具体内容描绘了哈尼族概况综述、历史沿革、重大历史事件、地方特色文化、自然或人文景观、现代风貌及发展等方面。
延续500余年的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以云南地区为中心建立的两个地方政权,也是西南边疆历史上规模、影响深远的地方政权。本书全面阐述南诏、大理国崛起、兴盛与衰亡的过程,包括南诏、大理国兴衰的时代条件,南诏与唐朝、大理国与宋朝的关系,南诏、大理国兴衰对云南与西南边疆的影响,南诏、大理国兴衰产生的全局影响,南诏、大理国完成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通过对两千多年历史时段之内游牧帝国与中原王朝之间历史关系的人类学考察,提出了一个解释包括蒙古帝国在内的游牧大帝国兴盛和衰亡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分析模式,并对中原与这些帝国的关系作了贯通性的研究。作者提出了游牧力量在与中原接触时所交替采取的外部边界战略和内部边界战略问题,指出游牧帝国对中原北部地
本书是我国著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林耀华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我国早期人类学民族志的代表作,也是凉山彝族研究的经典作品。本书是作者1947年对凉山彝族社会进行三个月实地考察后的田野考察报告,并于1947年以《凉山夷家》之名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61年出版英译本。书中分专项描述了彝族社会的地理历史、亲属关系、经济状况、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