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完整、科学、客观地报道了2006年考古发掘的道塘里、铜锣山、凤凰山三处窑址的发掘资料以及同年的调查资料,分别对道塘里、铜锣山、凤凰山三处窑址的自然环境、地层堆积、揭露遗迹、出土遗物进行详细介绍,采取统一标准尺度整理考古调查发掘资料,通过地层学、类型学的比较研究,参考年代学和各地纪年材料,对其进行考古分期,借助自然科
本书的作者团队在对河北省社会文物进行科学、全面、务实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1个总报告、13个专题报告、12个区域发展报告和10个特色案例观察,并详细介绍了河北省社会文物方面的多位知名人物,最后还整理了2024年河北省社会文物大事记。
本丛书由山东博物馆牵头组织,全面梳理山东革命文物资源构成和分布,首次大规模集成全省文博系统、档案系统、图书馆系统、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等112家单位1300余件革命文物精品,编纂出版《山东省革命文物图文大系》(十卷丛书)(暂定名)。《山东省革命文物图文大系》以近代以来山东革命历史发展为主题主线,统分十卷,每卷以文物解读为主
本书是在脆弱青铜器保护修复方面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撰写而成,全面地梳理了我国脆弱青铜器保护修复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全书共分十一章,包括绪论、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进程、脆弱青铜器腐蚀劣化机理与病害分析表征方法、青铜器保护修复的理念演进及其基本原则、考古出土脆弱青铜文物的现场保护、脆弱青铜器锈蚀物清除与稳定化处理、脆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文字编》是配合清华简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出版的一套系列文字编,本册是在整理报告第拾、拾壹、拾贰辑《字形表》的基础上,经过重新编辑修订合成的。全部字形直接从竹简图版中提取,运用“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出土简帛字形图像的提取方法”进行处理,力求准确、清晰。本书对原《字形表》进行了增益、检讨和修订,
本书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所编集刊《出土文献研究》第二十三辑。本辑共收录论文二十一篇,内容广泛,涉及甲骨文、金文、战国至秦汉三国时期的文字、文献等多种历史文献材料。其中有多篇论文使用较新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材料,具有一定前沿性。本辑收录了多篇系统整理、详细辨析出土文献材料的相关论文,有利于学界对出土文献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利用
本书展示了展览中的中国114件文物和意大利173件文物,向读者们开启一场东西方超越时空的历史性对话,感受漫漫历史长河中两大文明的璀璨和交融,窥见不同民族文化之下女性美美与共的价值追求。
对西高穴大墓的墓主是否为曹操争议不断,DNA鉴定的呼声此起彼伏,自然科学偶然获得了进入历史人文领域的机会,一扇厚重的大门被徐徐推开,这在中国考古史和中国科学史上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间段,科学第一次被作为一种工具用来去解释中国历史上的迷案,这个历程伴随着利益的纠葛、学术的重构、人性的显露等。本书以科学人文为切入点,还原了
《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2024》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3年文化和旅游发展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其他重要历史年份的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国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情况的综合性统计资料。本年鉴正文内容共分为九个部分:一、综合;二、公共图书馆;三、群众文化;四、艺术;五、文化市场;六、旅游;七、文物;
宋金时期,砖室墓广泛见于中原北方地区。本书较为系统地探究了砖室墓的演变脉络,指出唐宋和宋金之际的政权更迭和社会变迁对墓葬材料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原北方地区出现了三个前后相继的墓葬文化中心。在此基础上,本书讨论了皇族成员和官员慕葬等级制度的生成和演变过程,并对砖室墓的整体布局和比较流行的装饰题材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