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例》是中医著名的外科著作,作者为明代著名医家汪机,成书于公元1531年(明嘉靖辛卯年),初刻于公元1533年(明嘉靖癸巳年)。共包括正文七卷、附方一卷,分医论一百五十四门,附方二百六十五首。其辑录宋元明医家关于外科的论述,结合自己的临证心得,系统阐述外科病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和方药;特别提出“外科必本于内
《赵尚华中医外科三书·中医外科心得集》一书的贡献主要在理论方面,此书第一次在中医外科学总论部分明确指出并详细论证了“阴阳失调是外科疾病的基本病机”;第一次将传统的中医外科外治法归纳整理为箍围消散法、透脓祛腐法和生肌收口法。上述提法的出现,固然有着千百年来历代医家经验累积的基础,但首创之功不容忽视。《赵尚华中医外科
本书共分十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初始华佗、华佗拜师、华佗与麻佛散、华佗与外科、华佗与草药、华佗与曹操、华佗轶事、华佗之死等。
本书由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长期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和教学的专家、教授共同编写完成。 本书包括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包括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基本概念、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辨证和中医外科疾病治法等内容。各论主要阐述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因机证治,以类病为章,具体疾病为节,每病的撰写体例包括病案、概述、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医外科、伤科及皮肤科方面的基础知识、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和保健方法。
段馥亭老大夫是著名的中医外科医师,有独到的经验,生前在中医研究院工作,以中医带徒弟的方式,把自己的毕生经验传授给了他的学生。本书即根据段老大夫讲授的资料整理而成,虽然是临床经验的总结,但又是一本系统的参考书。*章介绍外科的一般知识,包括外科疾病的分类、病因、诊断等方面;以下诸章分别讨论外科常见的各种病证。在叙述中不仅条
全书收载医案58例,对每一病案不仅有详细的记述,并有深透的论述和分析,有的还有专论附于后,反映了马氏颇深的学术造诣与丰富的临床经验。马氏为孟河医学流派代表医家之一,尤以中医外科著称,所治疾病,多获奇效。晚年曾被邀至京为御医,在中医发展中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本书医案理法方药赅备,辨析详明,是指导临床工作者重要参考书。
本书由明代著名外科医家陈实功所撰,4卷,是中医外科发展至清代形成三大学派之一正宗派的代表。全书系统总结了明以前外科学术成就,阐述了120多种外科病症的证治,理法方药齐备。全书特点:临证以脏腑、经络、气血为辨证纲领,内治以消、托、补为主,外治重视刀针、药蚀等法,尤其是正确处理内治法与外治法的关系,内外治并重,论病详尽,治
《外科精要/中医经典文库》为我国早期的外科专著之一。全书分为上、中、下3卷,共有医论54篇,并载痈疽治疗方剂、点烙法、针法及甲疽代指嵌甲方、金疮箭镞伤竹木刺汤火方等数篇。所论多采自前贤之说,并结合作者个人临床经验,指出痈疽病机多为体虚热而荣卫否涩,辨证先须明辨阴阳之证,更当诊其脉与外证,以为权衡。强调“辨之早,治之速”
本书作者幼承家传,以檀治外科而闻名,对外科疾病辨证论治有独到见解,多年从事临床工作,治验颇丰,从其所收选的医案中即可略见一斑。作者内科外科兼修,对中草药应用有其独特的体会,其所治愈的病案,其中不乏疑难重症,足见其临床经验之丰富。书中所选医案翔实,辨析深透,遣方用药颇具特色,对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者很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