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的艺术》是小说家、东英吉利大学艺术硕士创意写作方向主任安德鲁?考恩撰写的写作指南。这本书以细腻、亲切的视角,提供了极富实用性的创作技巧指导——从记日记到编辑修改,从创意的激发到语言的精妙使用,以及对于掌握小说写作关键要素(结构、人物、声音、场景)的建议。书中还包含70个精心设计并经过大量实践检验的写作练习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4-2015)》在“面向时代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总题下,辑录了“文学基础理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与中外文论比较”、“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文化与新媒介生态批评”、“文学批评研究与作品分析”、“文学与艺术研究”等七个专题性研究论文50篇,另有“致辞”2篇,总计53万余字。现所收入
《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文选(第1辑)》由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主编。文艺理论的存在从来不是静态的,即便作为知识形态的文学理论也多半属于思想探幽、理论建构与知识生产的结果。现代文艺理论观念的演变,即便在走出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观念年”之后,依然与哲学思辨、历史探幽、社会考察以及文本细读等等,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本书旨在诠释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的美学思想,并由此呈现其与二十世纪中国美学发展之间内在根源性的联系。在二十世纪中国美学史上,徐复观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他对五四启蒙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对传统美学思想价值的再认和现代诠释以及对“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美学范式的开启,在海内外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大丰富和深化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美
本书文学言语从颠覆解构到审美规律的重新建构为主线,关联起文学语境、对话、变异及其他视角。解构即颠覆语言规律、打破现有的语言秩序。重建则是寻求颠覆表层所蕴涵的深层的审美平衡。
当代文艺娱乐化问题的出场语境是十分复杂的,它往往处于由传统与当下、东方与西方、精英与大众、感性与理性共同编制的多元话语网络之中,是一套由娱乐的心理结构与社会结构相互交织组成的复杂机制。因此,臧娜、代晓蓉编*的这本《当代文艺娱乐化问题研究》致力于以文化传统、西方当代、中国娱乐文化现实建构中的理性与感性期待等多重文化视域为
本书以《在路上》、《麦田里的守望者》、《等待戈多》三书为案例,研究1949-1979年内部书中的文学部分的译介,试图展现翻译如何在语码转换的过程中生成“在地性”(localization)的连接,以及译作在1970年代的阅读运动和新时期的现代性讨论中扮演的角色。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á
本书选取译介学为理论支撑,将拉斯韦尔传播模式这一传播学经典理论引入文学译介,以莫言英译作品译介为例,探讨中国文学“走出去”有效译介模式。
《批评的诸种概念》是韦勒克的一部重要的文学研究奠基之作。面对20世纪层出不穷的批评流派和言不及义的批评方式,韦勒克开宗明义地阐明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文学批评中广被使用的重要概念如巴罗克、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等的起源和演变也作了详细的论述,并总结了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主潮。在韦勒克看来,
本书汇集了《暮光之城》、《星际迷航》、《驱魔人》、《大白鲨》等科幻、奇幻、惊悚作品的作家、编剧,讲述他们的创作秘籍,并提供了每个人独特的写作练习方法。延续《开始写吧!》前面四本的编写思路,本书汇集当代最受欢迎的小说家、剧作家、写作老师的课堂练习、个人创作经验,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指导课堂和自学科幻小说、奇幻小说、惊悚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