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广西平果县嘹歌音乐形态调查研究、商路带动下的戏路延展与文化变迁——以桂西白色地区右江水系为例、百色粤东会馆粤剧陶塑群像考。
本书收录先唐流行歌曲、唐五代流行歌曲、北宋流行歌曲、南宋流行歌曲、唐宋流行歌曲宏观研究、当代流行歌曲、当代流行歌曲宏观研究等七章内容。
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不仅以其生动的音乐语言和形象引人入胜,有时还有一些有趣的传闻轶事可资谈助,并对欣赏音乐起着引导和助兴作用。本书所收短文一百零一篇,都是有关外国名曲的创作、演出、出版和流传的传说、轶事、掌故及异闻。虽然大多为音乐史所不载,却都是有自传、传记、回忆录和书信等文献资料可据的,只有少数并非实有其事的传说
与国内同类课程教材相比,《世界音乐:传统与变革》教材非常有特色,国内高校的世界音乐课程大多注重概况大分区之间传统和民间音乐总的理论特征,并且关注音乐要素本体的分析,而《世界音乐:传统与变革》第二部分所包含的每个章节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元,每个单元包含有非常详细的音乐案例分析研究。作者由点及面,通过比较一首乐曲或是一种仪式音
本书共分为:理论篇;意象篇和赏析篇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歌唱文化概说、歌词的历史发展与艺术特征、歌词的艺术表现手法、词曲与歌舞及传播;歌唱文化与国家政治等。
苏冰叶*作的《中国民族音乐的人文关照》首先介绍了后现代的音乐人类学的观点及文化特征;其次从整体上论述音乐的意义、特征、价值、意向及审美体验;接着结合中国民族音乐及文化特征,论述其人文情怀以及文化价值;*后剖析了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全书将后现代以来的音乐人类学观点与中国民族音乐实践相结合,强调音乐的文化性和人
陈慧、杨三峡主编的《大学生音乐欣赏》主要是针对非音乐专业的人群现有的特点,介绍音乐知识,让不了解音乐的人了解些音乐,不懂音乐的人懂些音乐,从而大大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素养。在内容上,讲究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在形式上,讲究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可读性强,是一本理论结合实践的、实用的教学书籍。全书分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共
韶乐是跨越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至清末的祭祀天地四望之神的“大乐”,其对我国礼乐制度的形成、人与“天地同和”的基本理念的形成、以民本主义为基础的“文治”思想的形成都有深刻影响。本书对韶乐的起源及其在历代的流变和主要特征等进行系统的研究。
白曲,即各地白族用本民族语言演唱的民歌,主要流行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剑川、洱源、大理等地。杨晓勤编*的《口头诗学视阈下的白曲研究》借鉴口头诗学及表演理论,以文本分析与田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尝试对白曲的创作、流布和接受过程进行系统地研究。其内容可分为“静态阐释”和“动态分析”两个层面,前者重点揭示了白曲中存在的程式以及程式
“前沿与对话——中青年音乐理论家论坛”的学术会议旨在中青年学者是音乐学研究中思想为活跃的一支队伍,希望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中青年音乐理论家们能够立足音乐学研究的理论前沿,以对话的学术姿态,发表自己的学术心得、交流*新研究成果。《前沿与对话:中青年音乐理论家论坛文集》是关于此次论坛出版的学术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