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论是以对文学创作的鉴赏与批评为本体论,以沟通作者与读者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古典文论中重要的理论建树之一。本书作者直面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生态中亟待重建且为紧迫的本土评价标准、方法与体系问题,植根中华民族传统文论,在对古代知音的批评转换、六朝知音论的审美生成和中古知音论文艺批评体系的系统梳理基础上,尝试建构基于中华民族思维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L)
现代中国文学具有特征鲜明的文化寻根倾向,现代知识分子作为中华民族文明走向的探寻者,把对历史的反思和精神家园的寻找倾注到文学创作中,显示出积极参与民族文化建设的主动姿态,其创作理念和审美追求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本书以文化寻根思潮为切入点,在西方反思现代性浪潮和国内革新与保守流派论争的宏阔视阈中,考察中国文学寻
本书有助于深化唐代宗教文化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唐代三教论衡受佛教本土化的发展趋势、政权的三教融合政策、诸种诞节表演伎艺和魏晋清谈的影响,逐步远离政教冲突和教理辩论,融入宫廷游艺活动,终演化为唐以后国家节日之政治活动中宗教界身份展示的表演伎艺。此演化对唐代士人的三教融合思想和文学创作产生了直接影响。本书有助于拓展三教论衡的
本书以王世贞诗文思想研究为中心,对《艺苑卮言》之外的王世贞诗文论资料进行搜集与整理,包括部分散佚文献,弥补了《艺苑卮言》之外王世贞诗文论资料的缺失。立足于翔实的文献资料,进而对王世贞的复古实践和其一生的诗文论进行重新认知,提出新论,构建其诗文论体系。
本书收作者所撰明清文学论文20余篇。内容多涉及明清时期重要的文人、文学典籍和文学史问题,如对明朝复古与抒情、清朝神韵说与香奁诗分别的关系,近代的诙谐诗话情况,皆有清晰地辨析。对徐祯卿、归有光、王士祯、朱彝尊、沈德潜、陈三立等影响非常之文人及其创作和文学批评,做了深入研究。材料翔实,见解新颖,是明清文学研究优秀的成果。目
本书稿以2018年在陕西富平举办的“新时代新创作新发展——‘文学陕军再进军与基层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为推动,分为“作家群像录”和“文学评论集”两部分,是一部研究探讨基层文学创作的专著。本书由著名评论家李国平、仵埂分别作序,收录了深受频阳(富平)山水和地域文化影响的著名作家党益民、杨英武、张更祥、巴漠、李印功、杭盖等作
《严家炎全集》是严家炎先生精选其有代表性的文章或书籍汇编而成的十卷本文集,是对其一生学术思想的郑重总结。所收文章写作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时间跨度大,从中可以读到一部真正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求实集》是《严家炎全集》第三卷,内容为严家炎先生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论文集,基本上为作者七八十年代所
《严家炎全集》是严家炎先生精选其有代表性的文章或书籍汇编而成的十卷本文集,是对其一生学术思想的郑重总结。所收文章写作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时间跨度大,从中可以读到一部真正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考辨集》是《严家炎全集》第一卷,内容为严家炎先生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论文集,如中国文学
这部文集收录作者百余篇评论文章,内容聚焦当下文化现象,大都见解深刻、议论风趣,产生过积极的社会影响。这些评论文章是作者在多个主流媒体开设与文化相关的专栏的结集,这在江西文艺评论家、媒体人中并不多见;其中有的专栏还以作者的名字来命名,也体现了作者在读者中的广泛影响力。这不仅需要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更需要快速的反应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