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设图像与刊本、图像与文本、图像与绘画、图像与工艺四个章节。第一章梳理《红楼梦》插图流传的历史脉络,建立刊本演变的时空坐标,为了解《红楼梦》各刊本打下第一步基石。第二章深入到图文关系中,阐释绘图者对《红楼梦》文本的理解,及其所运用的图像修辞传达了怎样的阅读体验。第三章将图像延伸至悠久的绘画传统中,分析图像再现展示出
本书以六朝时期比丘尼为主体的书写活动及所产生的文本,如造像记、写经题记、墓志文等,以及这一时期僧人对比丘尼的书写为研究对象,旨在多角度发掘和考察六朝时期比丘尼这一佛教女性群体的历史形象、人格特质及文学、文化贡献。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我国的根文学。其中采用的赋、比、兴写作手法,亦成为后世诗歌创作的范式。楚辞也称骚体、楚辞体,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所创的一种文体。楚辞句式错落而有韵律,兮字频现。本书选取了《诗经》108首、《楚辞》15篇进行赏析,主要依据由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
中国古代诗词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犹如我国历史中一条绵延不绝的长河,是中华古典文学殿堂里最璀璨夺目的瑰宝。千百年后,有幸读之,依然能让我们后人感受到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本书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另辟蹊径,以读者的视角和理解出发,精选99篇古诗词,其中优先考虑利于孩子吟诵和学习的经典篇目,然后精挑细选部分名作佳文共家长重温诗词之
崤函古道西起陕西潼关,东至河南新安,全长约500里,是沟通长安、洛阳两座都城的主干道。有唐一代,帝王将相或平民百姓来往两京,都需经行此道。它不仅是一条繁忙的交通道路,还是一条唐诗诞生和传播之路,几乎所有诗人都曾在此漫游,并留下无数不朽诗篇,生动记录了崤函古道在历史变迁中的千姿百态,成就了一条广阔而厚重的唐诗之路。 《崤
本书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出现的种种名物加以归类注疏和考证,按照草、木、鸟、兽、虫、鱼、星宿、杂考等细分为八个类目,共283个名物,每个名物之下,配以精美的插图。并根据《毛诗诂训传》《尔雅》《说文解字》《本草纲目》等典籍的众家之长进行注疏,采用最新考古成果和现代科学分类方法,对一些名物进行补充和纠误。
笠翁对韵+声律启蒙
牟应震《诗问》是一部极具特色的《诗经》学著作,其治《诗》不恪守汉宋门户,而是实事求是,成一家之言。在解《诗》方面,牟氏敢于提出新说,善于发现问题,注重分析诗篇的比兴手法,常别出心裁。用以《诗》解《诗》,贯通群经的解读方法,是其过人之处。其不足之处亦在于标新立异,滥用假借,以致许多解释难以使人信服。《诗问》是一部善于发现
本书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对敦煌诗集中出现的佚诗、佚句逐一笺释、疏通文义,并分析其艺术特色;对敦煌诗集中出现的与传世刻本中相异的字、词、句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写本异文的特征与价值,推断写本异文形成的原因。在对敦煌诗歌写本进行整理研究时,既遵循文字、音韵等传统的研究方法,又特别注意不同诗歌写本的文本形态及个性特征。不仅使敦煌
我看唐诗多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