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耶是一个矛盾综合体。他与马松、拉康、佩尼奥等人情真意切,却与布勒东、萨特长期不和。他积极投身公共生活,却是一个尼采式的离群索居者。巴塔耶与他所处时代的思想风潮激烈对抗,同时对这些思想的要义加以扬弃和改造。在艺术、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神学、经济学等众多领域,他都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他对二十世纪哲学和文学领域的后结
在《恶,或自由的戏剧》中,萨弗兰斯基邀请读者做一次进入黑暗之心脏的探险之旅。他思考的基点是伟大的神话——原罪,该隐和亚伯、约伯、普罗米修斯的原罪。然后是从古代和基督教征服恶的尝试(柏拉图和奥古斯丁),到霍布斯、格伦的限制策略,再到启蒙运动以降改善人类的失败的规划、诺斯替派的抉择,以及萨德、波德莱尔或约瑟夫??康拉德等近
本书以作者所译,杨祖陶先生校的《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初版,2005年第四次印刷)为读本,采取逐节讲解的方法,尽量追踪和重现出康德本人在写作该书时的思路;而在某些困难的地方则根据需要进行逐句讲解,特别是较困难的序言和导言部分。经过这样的解读,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的难点已基本扫除了,这些解读大都根据作者在大学
时至今日,尼采思想仍然是西方哲学史、文学史、思想史上无法绕过的一个难解之谜。其核心观点也仍然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价值重估的社会观点,永恒轮回的宇宙规律,作为人类理想的超人学说,作为历史解读的权利意志。《尼采思想传记》从尼采酷爱的音乐着手,依据他生平的重大事件与著述顺序,清晰地展示其思想的发展脉络与主旨,最后以提示其思想
本书为“胡塞尔全集”第22卷,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算术哲学》和《逻辑研究》之间胡塞尔文献方面的空缺。它囊括了胡塞尔1890—1910年间在杂志上发表的所有文章,并添加了胡塞尔遗稿中在本卷中首次发表的若干文字。原则上,只有胡塞尔自己希望发表在杂志上的手稿,或者是与他实际发表的著作有直接关系的手稿收入了“出自遗稿的增补文本
本书分为形而上学批判、回归经验世界、生成意志学说3章,包括哲学主题的转变、虚假的“存在”、虚构的“主体”、经验、自我、思路演进、本源性差异等内容。
在《会饮篇》中,柏拉图制造了一系列演讲鼓吹爱,这影响了从古到今的作家和艺术家。早期基督教哲学家将它视作心灵到达天堂之旅,费奇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想家)对《会饮篇》的研究结论则激发了文艺复兴以来诗人和艺术家的灵感,同时使柏拉图式爱情成为公共演讲的常用词。《会饮篇》中的主题或者意象不断出现在建筑、绘画、音乐创作中,爱是对善
本书自1988年首版出版以来,已经成为当代哲学*重要也*有争议的著作,同时也让阿兰·巴迪欧成为今天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哲学家。《存在与事件》是巴迪欧对其哲学蓝图*全面的论述,他重新梳理了自柏拉图以降,经由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黑格尔、卢梭、拉康的欧洲哲学传统。在深度上,他的这个宏大的哲学蓝图足以与海德
《人生的智慧》首先是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教您智慧、生活的书籍。其次,叔本华并不是教你如何发展、发达、发奋,而是告诉你人生的本质是什么?从而得出人生的幸福来自何处。明白了这两点,您就会生出人生的智慧。 亚里士多德把人生能够得到的好处分为三类:外在之物,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而叔本华也沿用亚里士多德的三分法,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
伊曼努尔·康德,1724年出生于普鲁士的柯尼斯堡。1740年进入阿尔伯特大学学习神学和哲学。1748—1754年在东普鲁士的乡村当了一段时间的家庭教师。1755年秋获得阿尔伯特大学哲学系编外讲师资格,1770年秋被正式任命为柯尼斯堡大学教授。1804年在柯尼斯堡逝世。康德一生过着学者式的生活,平静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