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鸟类多样性极为丰富,目前记录鸟类393种。本书是作者基于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针对这一区域鸟类编写而成的野外观察指南。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系统介绍了滇池流域鸟类概述、鸟类野外观察方法及滇池流域鸟类观察线路;各论收录了流域内225种常见鸟类,简要介绍鸟种名称、特征、生境、习性、居留情况、保护级别等,并配
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大约有10000种,每一种都有其专属的学名。这些学名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包括颜色、花纹、大小、特殊的身体部位,或者是某位鸟类学家的名字)描述和定义了属和种。 《常见鸟类的拉丁名》收录了超过3000个拉丁词汇,并按照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每一个单词都有清晰的定义,并提供了发音指导。除
这是一本从鸟类行为及其生活地入手的鸟类观察图鉴。作者基于专业的鸟类学知识和丰富的野外鸟类观测经验,以别具趣味的视角,介绍了460余种鸟类在不同情景下的行为。五位英国优秀动物手绘师为本书绘制插图,展示了这些鸟类在自然环境中的真实形态和行为。本书跳出一般鸟类图鉴的传统分类,按照大类别进行划分,通过大小、形状、栖息地和行为来
本书是在完成了为期3年的深圳市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项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们在深圳多年的专题研究成果编写而成。本书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深圳地区陆域脊椎动物的分布、区系组成及特点;重点研究了在项目执行期间发表的4个新物种(其中有3个新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深圳),以及深圳市452种本土陆域脊椎动物的地理分布、濒危和保护等级、深圳种群状况
本书是实验动物科学丛书中Ⅳ比较医学系列中的一部,主要介绍比较医学的一个分支研究领域——比较组织学的相关内容。比较组织学是对不同生物体的机体微细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间的异同及对相关功能的不同作用和影响的学科。本书编者长期从事实验动物组织病理学专业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实验动物组织学及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和基础研究方面积
本书主要介绍了大绒鼠能量代谢和产热特征的研究、大绒鼠能量代谢调节的节律性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大绒鼠能量代谢的研究、光照对大绒鼠能量代谢的影响、食物对大绒鼠能量代谢的影响、运动及外源激素等对大绒鼠能量代谢的影响、血清瘦素与下丘脑神经肽(NPY、AgRP、POMC、CART)对大绒鼠体重和能量代谢的调节、大绒鼠繁殖生物学的
本书是在作者自2011年开始对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实地调查及监测的基础上,对现阶段该地区鸟类调查的系统总结。本书记录了该地区鸟类18目62科261种及亚种,按**的鸟类分类系统——《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中使用的系统编排整理。
“城市自然故事·北京”系列,包括《在胡同》《在公园》《在郊野》,是一套给6~10岁少儿的城市自然观察图鉴。 《在公园》是该系列的第二册,分别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京植物园、北京动物园、天坛公园等城市公园中作为“故事发生地”,讲述了栖息及生活着这些公园中的常见动植物的知识及其自然“故事”。书中还附有北京观鸟时间表,带孩
“城市自然故事·北京”系列,包括《在胡同》《在公园》《在郊野》,是一套给6~10岁少儿的城市自然观察图鉴。 《在胡同》是该系列的第一册,从家里到胡同、到市场、到城市绿化带的角度,讲述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见动植物的知识及其自然“故事”。书中还有锻炼动手能力的小操作,比如:如何制作昆虫标本、人工鸟巢等。 一起来发现
“城市自然故事·北京”系列,包括《在胡同》《在公园》《在郊野》,是一套给6~10岁少儿的城市自然观察图鉴。 《在郊野》是该系列的第三册,从城市荒地到荷塘、溪流,再到山林,讲述了城市郊野的野生动植物的知识及其自然“故事”。书中还有关于如何制作植物标本等趣味与实操兼并的小知识。 一起走出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成为进阶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