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春那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郑州圆方集团16000多名员工奋战在全国126家医院的医疗一线。他们和白衣天使并肩战斗,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用生命接力,汇聚成磅礴的圆方力量,唱响了一曲曲激荡山河的时代壮歌。此书是郑州圆方集团职工在抗疫斗争中英勇事迹的忠实记录,书中文章多出自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一线员
本书是一部回忆录,道尽民国上海艺坛的各种逸事奇闻。丁悚是漫画家丁聪的父亲,他不仅是一位创作颇丰的画家,还是一位美术教育家、艺术活动家,因此他在清末民国时期,在艺术界交识人物之广、阅历之丰富,都是很少有人可比的。1944年至1945年间,他为《东方日报》撰写“四十年艺坛回忆录”专栏文字,记述清末民国艺坛轶事掌故甚详。这一
本书是第一部讲述中华儿女26载顽强奋斗、攻坚克难、独立自主地建设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报告文学。它以北斗系统建设时间为横线,以各分系统团队攻克重重难关为纵线,立体地描述了在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困境下,北斗系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建设历程。通过“双星定位系统”建设,“快捕精跟”技术攻关,昼夜打造地面运
2006年,作家孙晶岩应北京奥组委邀请,受中国作家协会委派,全程跟踪采访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广受好评;十年后,她与北京冬奥会再续前缘,历时多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满曲折、艰辛、挑战
这本书稿是蔡若虹先生的一本回忆录。回忆了他在奔赴延安之前,在上海的那段时间是如何在各位革命人士的鼓励和帮助下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本稿由20篇文章组成,作者充满激情地回忆起自己30年代在上海亭子间里自己的生活,奋斗和那个特殊的年代,那些革命志士是怎样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牺牲的。作者正是通过在上海的那段经历
本书是由掌握缅语和英语的翻译家严修莹撰写的回忆录。作者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缅语翻译,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担任国家领导人的缅语口译,改革开放后从事联合国文件的英语翻译工作。作者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和缅甸发展中的一些重要活动,并始终关注相关动态。本书语言平实,内容丰富,既有作者本人的所见所闻,也有相关人物的逸闻趣事,同时
许岙战斗发生在1945年6月,浙东游击纵队根据华中局的指示,并经新四军军部、苏浙军区的批准,决定集中兵力,对已公开投降日军的田岫山部发起“讨田战役”。6月7日,根据何克希司令员的命令,由纵队参谋长刘亨云、政治部主任张文碧指挥的许岙决战开始打响,经我军14昼夜连续作战,共克碉堡28座,歼敌1000余人,并有大量缴获。至6
这是一部长篇非虚构作品,讲述了一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人口两千多人的村庄河南省临颍县大周村的由来、传说与故事。 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在大周村度过了童年时光。人类有着寻根的欲望。离开故乡40年后,作者重返魂牵梦萦的大周村,倾听、观察与采访,重新认识与感受这片熟悉而陌生的土地,捕捉它不为人知的热闹与冷清,聆听日常生活的喧嚣之
《十年寻羌.人与神的悲欢离合》是中国摄影家、独立电影导演、文化学者高屯子历时十年,以纪实电影、纪实摄影、纪实文学三种语言平行纪录、倾心表达的作品。作品呈现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高山羌人耕种劳作的生活状态,和迁徙与回归的感人历程。 中国人为什么对乡土、亲人如此情深? 中国人有没有一个共同的生命背景与情感依靠
三位作者走访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漫友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6家广州本土企业故事的报告文学作品,三位作者将目光聚焦在生物医疗、智能装备、互联网经济、文化创意行业的龙头企业、高科技企业、新材料技术企业,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