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音乐艺术繁盛,乐艺机构林立,但学界对唐代乐艺机构的考证素来不足。民国后重写文学史、艺术史,普遍认为文艺源于民间,进而影响上层,这种观点致使唐代乐艺的发展面貌更加模糊,阻碍了对词的发生、戏曲的发展等一些重大文艺现象的历史还原。 本书对唐代乐艺机构的建制进行了系统梳理,考察了内教坊、梨园、仗内教坊等机构的发展过程;探
通过“唱片余韵”、“现场回声”、“影像拾韵”和“旅途寻声”四个部分,铺排生活中处处可与音乐相遇的可能,从而告诉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音乐决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需要慧心与之相知,并从中获得教益的精神养料。人的一生,总会遇到无处诉说心中块垒的片刻,这个时候,音乐是最好的“庇护所”。
披头士唯一正式授权的传记,中文简体版首度出版!TheBeatles,一个让整个世界为之疯狂的名字!没有他们,Blur、Radiohead、O-asis、Coldplay……全球90%的乐队将不会存在,村上春树不会写出《挪威的森林》,许巍也不会走上音乐道路。在那个年代,他们引领了无数革命性、颠覆性的潮流;他们怒放青春,用
民国时期音乐文献汇编
《音乐理论练习册(套装1-3册)》以完整的“音乐作品”作为最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形成了以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为为基础,以“四大件”所有的方面为核心内容,以歌曲分析与写作、合唱为辅助的完整体系。从而能够适应高等音乐教育体系中作为专业课、作为专业基础课和作为共同课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不同需要。
本书共分为五卷,主要内容包括:乐经、乐记、附乐经、附乐记、附乐记、附乐论等。
《重访南方丝绸之路:云南茶马古道音乐文化研究》是对我国茶马古道云南段音乐文化现状的选点调查与研究。主要包括了六个章节,第一章—茶马古道云南段生态环境。从自然、人文两方面阐述了茶马古道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在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及贡献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茶马古道音乐文化的意义。第二章—茶马古道云南段赶马人口述史。站在民族音乐学
《中国西藏佛教寺院仪式音乐研究(精)》以中国西藏佛教寺院仪式音乐为研究对象,在西藏佛教教理、教义系统以及特殊的地域文化背景中,对西藏佛教寺院仪式的信仰修供体系、仪式的类型、仪式音乐的形态和特征以及在仪式中体现出来的音声效应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分析与研究,从而对西藏佛教寺院仪式音乐体系的系统模式和这一体系中的各层面音
本书着重介绍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理以进行本土化教育的实践方法。全书共分为五章,内容包括奥尔夫音乐教育概述、奥尔夫嗓音训练、奥尔夫动作训练、奥尔夫器乐训练和奥尔夫综合训练。
《作为交流的口头艺术实践剑川白族石宝山歌会研究》分为上编和下编。上编“理论研究”主要以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语言转向”为背景,在语言学、哲学、民俗学的学术史回溯中,深入解析了民俗学中的“演述”概念,进而指出:当代民俗学理论从“事象”到“事件”的转变,以及重视情景化语境中的语言使用,既符合人文学科以语言为中心进行理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