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学(第2版)》为《艺术美学》的修订版,内容包括:艺术美学的历史、艺术审美主体、艺术审美对象、艺术审美思维、艺术审美形态、艺术审美境界等。如今,作为独立门类的艺术学急需探索学科方法论,艺术美学领域需要反省“西方中心主义情结”和“中国特色理论焦虑”,为建构更加开放、完善的理论知识系统探索新的路径。《艺术美学(第2版
本书首先讨论了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本质与功能、文化系统中的艺术、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接受等基本理论问题。之后以独立的艺术样式如绘画、雕塑、音乐等来探讨其各自的艺术特性,将那些暂时还未达成共识的“新形态艺术”另辟一讲。本书兼顾学科和学生为中心,形成课程知识与相关知识的认知场域,体现艺术特有的活力与魅力,有丰富的图片、视
本书是艺术设计类各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本书共分为八个章节来介绍设计所涵盖的内容,具体包括:设计本质、设计美学、设计思维、设计历程、设计学科、设计主体、设计心理学和设计批评等内容。本书适合普通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注重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适用性,着眼于设计专业的基础训练,注重构成原理和方法的讲解、理性和感性思维的训练、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本书将三大构成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阐述,方便读者系统地了解三大构成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并且便于相互比较,融会贯通。除了三大构成知识的讲解,本书还特设一章讲解构成基
什么是图像?图像与文字的关系如何?文字之外,图像如何传达思想和情感;图像之内,文字怎样佐助读图,塑造思想形象,这是古今中外众多文人学者试图解决的问题。本书建构的就是关于如何读图、解决图文之间张力的一种理论。文学批评家W.J.T.米歇尔通过把形象与词语相比较,或更准确地说,通过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待形象而探讨了形象的本质。
本书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培养为出发点,充分体现工作任务引领的宗旨,采用项目化任务式的体系编写,主要内容包括:构成基本元素——点线面的表现、构成形式美法则、构成基本形式、特殊构成、色彩构成等5个项目共24个任务。本书注重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适用性,着眼于设计专业的实践训练,采用大量的案例图片方便读者理解。本书适合作为
本书注重构成的基本原理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在教材中重点阐释、分析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等设计作品,注重理性与感性的思维训练,结合大量相关典型案例,传导设计的观念,引发学习者更多的情感共鸣,同时也提供给学习者更多的获取素材,开拓艺术视野的途径。
设计思维是一种目标明确、体系清晰、以人为本的思维模式。全书围绕产品生命不同时期设计了十一个实验,从理论到实践,从一个又一个的概念出发,形成一个又一个思维的片断与结构,拓展、聚敛、寻找是每次思维发散、思维组织的过程。书中分为8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探索发现问题、解决方案设想、过程推导、产品服务原型可视化、产品测试与迭代思
本书以中华民族艺术为主线,选取绘画、书法、音乐与戏剧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类比的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不同地域流派的艺术特征、表现手段、代表人物、艺术作品,挖掘形成地域艺术风格差异的动因。
本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理论、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新媒体艺术与视觉传达的交互关系、视觉传达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多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