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的法》出版于1954年,是霍贝尔对西方法人类学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其中在概要地介绍各个法人类学家对当时保留原始痕迹比较多的七个民族或部落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法人类学的观点和研究方法。此书出版后立即以其翔实的资料和深刻的见解引起人们的注意,影响很大,评价很高,被誉为是“对原始法进行总检讨的最佳作品”
法理学是法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理论基础课程,对于法学本科学生而言,学习法理学课程的主要意义在于形成一种观察法律世界、分析法律现象的理论框架与法律思维方式。为体现法理学课程设置的目的,《法理学》从五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编讨论法学的对象、体系、方法和法理学的理论体系等问题;第二编讨论法律的概念、要素、渊源、效力、体系、权
中国的立法体制比较有特色,即通常所说的“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实践证明,该种立法体制是因应中国国情的一种立法体制。但是,由于诸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背离宪法精神,甚至宪法字面规定的法律规范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不同类型的法律规范之间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冲突,法律规范和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之间也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不
从社会下、中、上三个层次,三大名著提供了全方位视野,是理解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活教材。《戒石铭与皮场庙:中国古典名著的法眼解读》就是从这个视角进行法律文化的扫描,带领读者深入理解古典名著,一同领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独到魅力。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冲突与转型:近现代中国的法律变革》从中国近代法制向西方学习的历史事实,对我国近代法制变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冲突与回应、法律体系:在冲突中构建、司法制度:在冲突中转型、法律观念:在冲突中变革。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的全部意义与旨趣就是:基于对法律的时代理想和未来趋势的把握,通过开放性的体察、兼容性的涵摄、通透性的融贯、思辨性的综合,严肃认真地探讨博大精深的中华法系,探究它的文化背景,对它所蕴含的理性与智慧进行全面深入的发掘、分析、总结和提炼,理解并弘扬它的现代价
《21世纪成人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法学概论(第2版)》编写着眼于既适合普通高校学生使用,又能满足成人教育教学需要。《21世纪成人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法学概论(第2版)》共十一章,包括法的一般理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商法与经济法、婚姻法与继承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知识产权法、诉讼法、国际法与国际私法。本教材的特点在于
就法学著作文献整体观察,与民法、刑法或行政法等领域相比较,法理学、法律哲学专著的数量相当少。在翻译方面,几十年来绝大多数的法律译著来自英文著作。虽然中国台湾的法律深受德国影响,但直接由德文法律著作翻译的书籍并不多见,法律哲学方面更是绝无仅有。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法理学(第2版)》力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实际,吸取法理学教学、研究的新成果和广播电视大学法理学课程的教学经验,用精确、简洁的语言,严谨、科学的态度,研究、阐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
《张文显法学文选(卷10):法学教育》新中国的法学教育经历了引进初创、遭受挫折、恢复重建、快速发展和深化改革的曲折历程,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教育体系已经形成,法学教育的“中国模式”日渐成熟。然而,中国法学教育仍存在不少深层次的矛盾与困境,诸如法学教育属于素质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是大众教育还是精英教育,法学教育应坚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