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汇编了尼采早期研究荷马的5篇重要文稿。其中包括《荷马与古典语文学》《荷马的竞赛》等几篇论文。在《荷马与古典语文学》中,尼采反对将荷马以及《奥德赛》《伊利亚特》作为科学分析的对象,重申了作为吟游诗人的盲人荷马与其诗歌作品的统一性。在《荷马的竞赛》中,尼采讨论了围绕在荷马身上的另一种古老的传统竞赛文化。通过对古代文本
作者说在《世界史的构造》这本书里,他从交换样式(而非生产方式)的角度,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了重新思索,并在交换样式A、B、C之外,发现了交换样式D。作者还指出,交换样式D必然收敛为宗教的形态,而在遥远的伊奥尼亚时代的政治和思想中,恰恰曾经存在过这具有普遍意义的宝贵精神财富。但当时因为篇幅的原因,未能充分探讨,于是另外写了
本书的覆盖面相当广,从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十二月党人的起义,19世纪40年代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1848年欧洲的革命风云,直到19世纪50年代伦敦各国流亡者的活动和宗派斗争,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社会政治面貌和新一代革命者——赫尔岑所说的“未来风暴的年轻舵手”的成长,几乎包括了19世纪初叶至巴黎公社前夕
本书是在新的现象学描述分析视角下对道德进行阐释,揭示出道德的境域性。论述是分三部分展开。一部分主要解决方法和论域问题。概念作为思维方式,是在主客观的框架内思考问题,无法处理道德这样的切身性对象的。而海德格尔境域论指出概念化思维前的具有思想意义的源初的境域构成。这是主客体之前的缘发构成境域。确定论域,指出道德和伦理在境域
本书是劳埃德在亚里士多德哲学研究上的一部代表作品,至今仍旧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的一部经典。在这部著作中,劳埃德对亚里士多德的整个思想体系进行了一番富有规划的深入研究,相较于罗斯所写的介绍亚里士多德思想体系的著作《亚里士多德》要更具备思想的整体性和体系性。全书
本书分为关于语言意义构成的争论、涵义对语言意义的必要性、涵义是什么、涵义的形而上研究、涵义作为自然的存在五章,涵盖问题的由来及提出、弗雷格之谜、直接指称路线与间接指称路线之争、弗雷格之谜中疑问、涵义的认知式解读等内容。
本书介绍了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斯多葛哲学是古罗马最流行、最成功的思想流派,其生活的艺术能让我们减低焦虑,释怀过去,将心力聚焦于生命中能够控制的事务上,更好地应对羞辱、悲伤、衰老,坦然地面对声名与财富的诱惑。
鲍建竹的这部《作为社会技艺的语言:布尔迪厄社会语言学研究》博士论文形成的书稿,一,以布尔迪厄的语言思想作为研究对象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新意的主题。相对而言,国内布尔迪厄研究主要还是在社会学领域,对布尔迪厄的哲学研究是比较小众的,对他的语言思想的研究则更少了。即便在国外,对布尔迪厄语言研究的专著也并不多见;第二,从布尔迪厄的
《德国哲学》是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湖北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协办的专门研究德国哲学及相关问题的学术性刊物。刊物实行规范的审稿制度,由编辑部对稿件进行初审,并分配给专家匿名评审,择优录用。《德国哲学》从1986年至2001年由张世英先生任主编,洪谦先生、贺麟先生和熊伟先生为顾问,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共联
本书是十卷本《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合集。黑格尔的这部著作阐述了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自称此书是他哲学体系的导言,1807年出版。其内容分为3部分:①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的主观精神。"意识"是个人意识发展的*初阶段,它又分为感性确定性、知觉和知性3个小阶段,讲意识对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