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藏(精华编五二)》收录《礼记集说》卷一至至卷五十五,包括《曲礼》(上下)、《檀弓》(上下)、《王制》《月令》《曾子问》《文王世子》、《礼运》(上)诸篇。《礼记集说》共一百六十卷,南宋卫湜撰。卫湜其人,史书无传,名闻于今,皆得力于此书。此书以郑注、孔疏为主干,网罗旧闻,博采诸家,所辑资料极其丰富。所引著作,今大半已经
《儒藏》(精华编一四三)收录《历代名臣奏议》181—216卷,主要内容为“去邪”“赏罚”“戒佚欲”“慎微”“听言”“法令”“慎刑”“谨名器”等部分的内容。《历代名臣奏议》是一部上自商周、下至宋元历代约两千余位名臣的奏议汇编。全书分为君德、圣学、孝亲、敬天、治道、经国、礼乐、用人等66门,辑录历代名臣奏议八千余篇。该书取
《历代名臣奏议》68—104卷属《儒藏》精华编一四〇册。《历代名臣奏议》共350卷,是一部上起商周,下至宋元,包含约两千余位名臣的奏议汇编。全书分为君德、圣学、孝亲、敬天、治道、经国、礼乐、用人等66门,辑录名臣奏议约八千余篇,以及出自正史的君臣对答之语,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历史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有
本书为作者经史研究文集,全书以时间先后为序,论述了唐代韩愈、李翱、柳宗元、啖助等学者、学派在儒学方面的主要观点、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北宋时期儒家对汉唐经学的重新审视及新经学形态的确立,刘宗周、戴震、廖平等人对儒学思想发展的贡献,以及近百年时代思潮与儒家经典研究的概述,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对了解、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
随着孔子世界影响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深入研究孔子。本书作者从孔子的生平说起,探讨了孔子以不同身份所起到的作用。孔子也许是人类历伟大的老师。尽管他曾是小有成就的政治家和官员,但是他的主要工作还是教书育人,所以在亚洲他以教师的身份名垂青史。《论语》是关于孔子的著名的典籍,其中大部分内容记载的是他在教学中和弟子的言论
本教程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以及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4)、《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0)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的要求而编写的。旨在通过对中国典籍的深度研读,走近中国思想巨擘,了解中国文化的源头和精髓,感受古典语言和思想的无穷
本书分为二编,上编为“儒学的超越性”,研究了中国文化“一个世界”的特点、先秦至宋明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的超越性与实践性、船山哲学思想简论、苏轼思想的超越性与实践性、船山的荀学思想及自然气本论;下编为“儒学的时代性”,研究了先秦儒学的道统及外王表现、汉代的天人感应论与谶纬迷信、王安石对内圣外王的兼顾以及理学家对内圣的偏重
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生活儒学”是著名儒家学者黄玉顺先生创立的思想体系,旨在重建儒学,使之适用于现代社会生活。“生活儒学”自发表以来受到学界普遍关注,国内外知名学者纷纷评论、研究“生活儒学”,并撰文发表,形成了学界的讨论热潮。本书将这些讨论中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文章结集,作为黄玉顺先生“生活儒学”思想
本书从学习、处世、交友、孝道、为人等方面着手,以《论语》中的相关论述为依据,试图展现孔子作为曾经的生存者在生活的摸爬滚打中体会出的一些人生经验。本书尽量避免重复孔子作为圣人的习惯之论,而是将他当成一个智者来看待,从他的言论和行动中,获取有益于我们更好生活的信息,为提高我们生活的自觉性,同时也为提升我们的生命品质服务,期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为二十余年前发现的一批珍贵先秦竹本文献,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即孔子语录类文本,记载孔子与弟子、时人及鲁国执政人物的问答与对话,绝大多数为两千年来已失传的逸书,文献价值非凡。本书以文本整理为主,以义理分析、思想史和文献学探讨为辅,对《从政》《君子为礼》《弟子问》《仲弓》《颜渊问于孔子》《民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