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拟从三个方面入手,对当代形态的艺术理论与批评进行深入探讨:一是艺术理论与批评的表述话语类型研究;二是艺术的符号传播理论研究;三是视觉艺术理论的审美研究。 表述话语类型研究力图从表述主体、表述客体、表述文体、表述受体等方面突现艺术批评文本背后的深层内涵,此研究将会推进艺术批评理论的深入发展,改变艺术批评与创作发展的
《艺苑卮言》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明代诗话著作。该书作者王世贞是明代后期声势甚大的复古文学流派后七子之一,他主持文坛几十年,声誉甚高,影响很大。《艺苑卮言》是其论述文学、艺术的代表作。该书正编八卷,按照时间的脉络讨论自上古三代迄明朝的作家和作品,又附录四卷,分别讨论词、曲、书、画艺术。王世贞创作经验丰富,视野广阔,又很重视从
陶渊明的人格理想、人生态度及天人合一的诗歌写作,是古老中国留给世界的重要精神遗产。鲁枢元教授将古典情怀与前沿问题相融合,跨学科、跨国度地阐释一位古代诗人,提出了自然浪漫主义的概念,致力于开辟生态美学、生态文学、生态批评的新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全书视野宏阔,学识丰赡,是关于陶渊明的当下解读,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
在古代个人的命运不过是被编织在君臣父子儒教纲常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从生到死,走的都是别人为你设计安排的道路,个人的价值只有在验证了某种礼教信条的时候才能体现。而六朝时人在山崩海啸的巨变中,却在悉心探求,大胆摸索:什么是人的生活?真正的人应该具有何种品格和资质?六朝时,在中国人性解放史上,翻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页。
《茅盾研究年鉴(2018-2019)》系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与浙江省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联袂主持的茅盾研究年鉴系列出版物之一。茅盾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本年鉴全面呈现了茅盾研究领域的成果,凸显出活跃的茅盾研究队伍的弘毅身影,精心遴选出茅
在菲勒斯中心主义社会,社会性别是一种有误的再现,暗藏着男/女二元对立的结构。在这一再现系统中,男性被确立为主体,女性则被再现为他者。如果说反再现为女性身份认同确立了逻辑起点,那么解构则为女性身份认同的建构提供了具体的策略。对女性身份认同的建构而言,(对结构与中心的)解构与(对女性身份认同的)建构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
本书讨论的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现象级个案和鲁迅、沈从文、郁达夫、张爱玲、废名、卞之琳等作家的经典作品。试图把文学主体理解为现代性的美学形式,通过形式的审美中介,探究现代审美主体创生的文学秘密,寻找文本内的主体建构与文本外的历史文化的深层关联。本书还讨论了现代文学的文体特征、诗学形式以及叙事结构与传统诗性文化的深层联系、与现
本书在传统金文学视域内,分析了金文学作为一门专门学问兴起于宋代的原因,探讨了宋代金文考释的基本方法,总结了宋人对金文构形特点的认识,梳理了宋人对青铜器物和铭文的搜集与著录,评价了宋代金文学的学术价值与影响,作者依据一手资料,对宋代金文学进行深入研究,为文字学通史的研究提供断代研究的资料。
本书把世界社会论坛的分析研究置于全球左翼运动的宏大背景之下,分七章内容对全球左翼运动中的重要力量世界社会论坛进行了全景式的分析。 章与第二章主要对全球左翼运动的发展进行动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第三至六章采取了跨学科研究方法、文本分析法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种方法,分别系统分析了世界社会论坛的的缘起与发展、理念与主张、
《中国现代文学基础理论与批评著译编纂史稿(1912-1949)》详细梳理了中国现代文学基础理论演进变化的轨迹,从具体解读代表性的理论著述入手,概要阐述了主要理论著述的核心思想与理论要点,有利于引导读者重新阅读原著及相关著作。填补了中国现代文学基础理论文献整理的空白,并且初步描画出了现代文学理论演进的具体历程,为中国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