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丛书的分册之一。本书以“城市环境发展战略研究”为基础,系统总结我国在智能城市环境发展的进程、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在战略层面,将为国家的相关重大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
本书主要着墨于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构建了符合广东省省情的规划环评核心理论,强化了规划环评的目标导向和决策导向;二是开展了针对广东省典型规划环评的关键方法实用性研究,明确了方法的适用情景和技术要点;三是创新了规划环评实施和管理模式,完善了规划环评工作机制,为广东省规划环评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本书内容包括:相关理论及其研究进展;基于WSR方法论的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安全分析;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安全机理分析;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安全预警分析;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安全预警分析实例研究等。
中国地方政府作为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和监督者,其为了提升辖区内经济增长而忽略环境保护,甚至以环境换增长的行为尤为普遍。因此,对竞争性地方政府的环保监管策略给予研究,不仅有利于考察中国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也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本书围绕着财政分权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在财政竞争中的环境保护监管策略这一主题,
立足于中国政治、经济和环境变迁的宏大背景,本书考察了内蒙古一个村落村民数十年的日常环境经历及由此引致的生态环境变迁。主要内容涉及妇女和男性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和管理草原、土地、树木和水等自然资源,从事农田劳作以及改造大自然的活动。基于民族志的田野研究,本书揭示了国家、市场、社区和家庭的制度流变如何型塑不同性别、年龄、族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中国实践》首先总结国内外EPR制度的相关研究,并系统地阐述了与EPR制度相关的经济外部性、企业环境责任、清洁生产与产品生命周期、循环经济等理论,及其与EPR制度的关系;其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EPR制度的内涵、演进历程、实施条件;然后,在实践层面归纳了EPR制度在世界各国实施的经验;最后阐述了中国实施
《钢铁行业环境保护政策法规(2016增补本)(下册)》是2012年出版的《钢铁行业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增补本,《钢铁行业环境保护政策法规(2016增补本)(下册)》收集、归纳、整理了20112016年国家和地方颁布的钢铁行业环境管理相关政策标准共136项,其中国家颁布的钢铁行业政策标准67项,地方钢铁产业政策69项。《
本书充分利用遥感技术的优势,基于卫星遥感和地面核查/调查数据,结合全国生态环境遥感野外核查和地面调查结果,并借助气象、水文、环境监测以及统计部门所提供的环境监测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
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地势地平,蓄排水困难,洪涝相互影响,跨省河道多,治理难度大,加上流域内人口密度大、沿淮重污染企业对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引起流域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重大变化,水环境污染、水生境破坏、水生态失衡问题较突出。而另一方面,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各类治淮工程,对流域生态环境特别是洪涝防治以及水环境产生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导,研究云南的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情况,讨论了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的内涵、目标、理念、发展方向、策略、未来与展望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