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休谟对于人类理智\情感和伦理道德独树一帜的观点,并阐释了休谟的观点如何承前启后,对唯理主义的影响和对经验派的传承。其经验主义,心理学导向的观点为读者在阅读纯理性派传统哲学的同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补充。本书广泛采用当代政治,哲学,道德生活中的例证,使读者对休谟哲学的现实应用意义有更生动的体会,并会将休谟的思
在白日梦、艺术作品和社会乌托邦中,人类预先退订和描画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在大百科全书意义上,布洛赫汇集、解释和系统化了人类的伟大希望方案,这些方案涉及从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诗歌到童话、电影、旅游、时装、橱窗陈列、舞蹈,从宗教、神话到节庆、假期、集市等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各种现象。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
休谟作为西方近代哲学的奠基性人物之一,对于整个西方近代和现代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塑造了当代西方的形而上学、认识论、道德哲学和宗教哲学中经验主义的基本轮廓。其《人性论》、《道德原则研究》《宗教的自然史》是西方哲学的经典著作。同时,休谟的三卷本的《英格兰史》
当哈贝马斯把现代性作为一个哲学问题提出的时候,现代性的面孔开始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这就是笔者试图描述的现代性忧郁的面孔。本书“现代性的忧郁”的特色在于对现代性的状态进行更为专门的个案式的研究,而不是对现代性问题的较为笼统的梳理。力求对现代性的个案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目前围绕国内学界“现代性的忧郁”这一主题展开论述的论
本文通过阐释福柯对康德式“启蒙”概念的分析及其对于现代性的理解,分析福柯从“自身”出发建立的相关美学理论。在对相关文本的解读基础上,讨论福柯的生存美学理论,以及该理论对当代女性主义思潮起到的启示作用。
自我问题在哲学内部长期以来存在着实体论和错觉论的论战,前者认为自我是一种独立实在之物,而后者则彻底否定自我,认为它不过是一种心理错觉。建构论在同时否定两种极端观点的前提下指出自我应当是一种过程的建构。伴随具身认知思潮的兴起和发展,身体主题开始向自我建构论主张复归,并为自我建构论提供了新的哲学视角与经验论据。 《自我和
初期大乘佛教经典结集中,确实出现了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作为中心的思潮和运动,这一点通过我们对《善巧方便波罗蜜多经》《法华经》《维摩经》等著名初期大乘经典的解读,已经完全可以获得确证;通过对于早期般若系经典不偏不倚的客观解读,也可以获得重要的学术支持。因此,初期大乘经典实际上建构了般若与方便“不即不离、不一不二、平衡开
《湘学研究报告(2016)》旨在为学界提供比较详细的湘学研究成果及资讯等。年鉴主要内容包括:选载有关湘学研究的重要讲话稿和重要文章,评介湘学研究重要著作、重要文献资料,对重要论文予以摘要或评介,提供重要著作、文献资料和论文目录索引,整理湘学界重要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介绍湘学研究机构、重要活动、科研成果,等等。《湘学年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天高云淡。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这次会议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历史时刻召开的,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工作;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召开的,提出了新思想、制定了新方略。这次会议将成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