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人道主义、个人主义到个人化写作的思潮和文学现象考察个人的历史境遇和嬗变;通过80年代的现代化、现代派文学与90年代的现代性关联考察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以及个人的现代性体验;挖掘寻根文学在当代中国确立价值连续性的文化使命的意义;通过分析先锋小说的命运考察文学演进的规律;通过新写实小说和作家个案研究探讨文学的延续、渐进
本书共八章。第一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沿革进行研究;第二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转型与发展进行研究;第三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文体发展进行研究;第四章对文学的审美性进行研究;第五章对现代文学审美理论的建构与发展进行研究;第六章对文学审美的主客体与审美场进行研究;第七章对文学经验与体验中的审美体验进行研究;第八章对文学理论的现代性
《2020年度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论文集》是中国现代文学馆编的论文集,论文都是2020年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的获奖论文或入围论文,所收入的都是2020年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有代表性的青年学者的论文,包括李松睿、李音、张伟栋、杨辉、翟业军、石岸书、毕文君、朱羽、刘彬、孙尧天、李斌、李德南、吴舒洁、张勐、张静、陈培浩、徐刚、曾
有鉴于近世以来通行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诸如内容偏繁、篇幅过大、知识支离琐碎、不成体系统类等等,本教程将重要的文论篇目和文学批评现象、理论命题、观念范畴糅合一起,给学生提供最精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信息量。即按先秦至晚清近代的历时发展,讲述中国文学批评史;以传统训释为基础,对中国文学批评著作与批评活
.梁启超自述三十岁以前常做文学的东西,王国维早年更是在文学的可爱与哲学可信之间徘徊,胡适则更以考证《红楼梦》《水浒传》等扬名于学术界。在中国传统的学术研究中,史学似乎与文学总是剪不断、理还乱地纠缠在一起。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思考:现代史家运用文学作品研究历史的外缘因素有哪些?在现代史家眼中传统文学作品何以能够作为史料?现
为了回顾和总结李迪对中国当代文学所作的独特贡献,以及评论家对其作品的评论历程,我社特别编辑出版这部《李迪文学作品评论集》。本书收录了有关报刊公开发表的关于《丹东看守所的故事》、《警官王快乐》、《英雄时代——深圳警察故事》等六部作品的评论文章和部分作家、评论家在这些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以及其他散见于书报刊或刚刚创作完成的
走在山路上,路边是繁茂的桫椤……穿过虚假的风景,穿过山沟里的废弃工厂,穿过夏夜的稻花清香,穿过嵌套的沉浸系统,穿过意识的渊面下记忆的垃圾场,穿过成串的数字0与1,穿过不再重要的人类文明,他去寻找一杯可以拉丝的醇酒。《奥德赛博》是一本独特的科幻作品集,收录中短篇小说八篇,评论三篇。其中篇幅最chang的《后来的人类》原题
一直以来,对中国文论,乃至中国文化,我们都是寻求在本文化内部的传承和价值;在中西文化广泛交流的今天,需要思考的是中国文论或中国文化能为世界提供怎样的思想资源。《灵气与性情》基于这样的问题意识,以心灵气性情梦思维镜大象无形等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核心概念为主题,沿着钱锺书、朱光潜等先生开辟的中西思想互证的思路,重新发现中国文论
《之间》是作曲人瞿小松跨界对陶潜、苏轼和庄周的诗、词、文的解读。瞿小松通过对文本的选取、注释和应和,强调三者不同于习见中的文风、见识,并以会意相和共醉等方式,与陶潜、苏轼、庄周的诗文和思想遥相呼应,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空灵境界。文风方面,作者选取的是几位中国古典乐感文学大家的作品,文字洗练,可读性强,节奏感鲜明。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刘勰大约用了五六年时间,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完成此书。 《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主要部分。它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