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吸取了众多修辞学家所撰诗镜译本的精华,对各种不同理论进行严密剖析,特别是依据著名诗镜学者司徒班钦诗论、雄顿诗镜译本及梵文原注本,阐明了作者的独到见解。为说明“修辞无边界”的立论,还引述了《如意藤》中的精彩诗句。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三国志传加像序、新刊通俗演义三国志史传卷之一、通俗演义三国志史传卷之二、新刊通俗演义出像三国志卷之四等。
本书是作者阅读和研究白居易三十年的总结,涉及白居易作品中的风景与节气、诗歌之双璧、散文之风度等,尤其侧重白居易对后世文坛的影响。醉白之醉,即醉吟先生之醉。醉白二字,于阅读与研究之外,贴切表达出醉心与仰慕之意。宋代以降,白居易的影响与接受绵延未断,汇成一条多姿多彩的醉白之路。醉白之路上的历代文人,承继醉吟诗风,将日常与风
孟郊(751814),字东野,开中唐一代诗风的大诗人,与韩愈并为韩孟诗派。常与贾岛合称郊岛,有郊寒岛瘦之说。 孟郊诗里名句众多,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他写诗主要不靠巧对、机心,他的风格来自他瘦硬、沉潜的精魂,归根结底,来自他磨难重重又不屈不挠的人生。他独特的艺术气息,使人一见就能识
本书以现代文化视角阐释《西游记》所蕴含的中华丹道文化。中华道文化的精髓是丹道文化,虽然自古有无数道书丹经,但都隐喻难知。《西游记》是以文学艺术的形式阐述丹道养生文化,又是另一种隐喻。两者皆难知之。而现代人的认知方式、结构、内容、表达都与古人不同,因此解读《西游记》的丹道含义就要求解读者不仅要对中华传统丹道文化有深厚的积
本书在全面借鉴当代叙事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实际,采用“横断”“纵贯”的方式来布局结构:“横断”就是根据叙事学理论将古代叙事诗的要素区分为意旨、视角与结构、人物、诗体四个方面,用之作为全书的四章;“纵贯”就是按照历史顺序,依次考察古代叙事诗在上述四个方面从先秦直到近代的发展历程。
本书把小说阅读指导的宏观问题微观化,把文学理论放置到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系统性的理论讲解和典型实例的剖析,让具有中等阅读能力的读者的鉴赏水平得以较快提升。
本书主要以河南作家优秀作品为例探讨小说艺术的一部理论著作。作者是近年来河南文学评论界业绩较为突出的评论家,其关于河南文学、小说理论的研究也有较大反响。该书首先探讨了小说的精神本质,通过对小说形成历史的回溯,接着探讨了小说与现实、道徳以及与时间的关系,提出了关于小说创作的一系列独到的观点。该书在论证自己观点时候,既结合了
本套丛书以1958年、1962年、1963年、1981年、1983年五次大规模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调查的一手资料为汇编对象,以云南大学所藏大量稀见原始档案为底本。这一批资料包括1958—1983年民间文学调查搜集整理的2000多件稀见的作品文本、手稿、油印稿、档案卡片和照片,涉及18个民族,包含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