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了明代瓷器缠枝纹的主题、造型、意义、价值,共绘制了中国明代的近二百幅的缠枝纹装饰纹样,表现了高度的样式化、普及的世俗性、浓厚的装饰美,是明代吉祥文化的代表,展示了明代百姓的世俗生活。本研究丰富了中国传统纹样的资源,挖掘了中国瓷器装饰文化价值内涵,对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本书研究了清代瓷器尤其是青花瓷缠枝纹的主题、造型、意义、价值,共绘制了清代100多幅的缠枝纹装饰纹样,表现了清代装饰文化的繁缛精巧、华丽绚烂、寓意吉祥、异域风情,丰富了中国传统纹样的资源,挖掘了中国瓷器装饰文化价值内涵,对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研究了元代瓷器尤其是元青花缠枝纹的主题、造型、意义、价值,共绘制了元代100多幅的缠枝纹装饰纹样,展现了繁复满密的构图,崇蓝尚白的色彩,丰富多样的植物题材,无始无终的“s”型骨骼,优游不迫的线条等,挖掘了中国瓷器装饰文化价值内涵,对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
本书选取战国至汉代时期作为漆器纹样研究的切入点。战国至汉代时期是中国漆器工艺高速发展的时期,彼时漆器生产规模大、产量大,分工细化程度高,漆器纹样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形成了艺术高峰。该书并非从社会史的角度全面铺开地概述战国至汉代漆器的器型、工艺、生产方式等内容,而是有重点、有聚焦地将这一时期的漆器纹样进行展示与解读。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参考书目、古文字学学科简介、古文字学相关术语、古人造字一笔不苟、古文字的简化——截除性简化、形声字的形成——表意字(象形字)加注声符、义近形旁通用、音同音近声旁通用、正反无别——左右方向不固定等。
本书由敦煌研究院编著,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叙述相关的石窟文化知识,参考、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凝聚了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心血,尽可能全面地向读者介绍西千佛洞的内容、历史、艺术价值,并在书中体现西千佛洞的最新研究成果。除正文外,书中还穿插了延伸阅读栏目作为正文的补充,从而拓宽阅读范围,扩大读者的视野,进一步增强了本书的
本辑刊发考古简报6篇,公布了云南金平龙脖河青铜时代冶金遗址、湖北云梦战国秦汉墓地、云南昆明河泊所遗址西汉时期H90、四川双流红苕坡汉六朝崖墓、四川南江石飞河北魏晚期至唐代摩崖造像和成都简阳五亩土墓地宋代墓葬的新资料。收录研究论文10篇,分别对先秦时期四川盆地聚落的变迁、藏彝走廊石棺葬的起源、中国西南地区川藏高原和洱海系
2021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主办,山东省考古学会、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了“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遴选推介活动,选出旧石器至明清时期的100项重要考古发现。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概括总结,展现了海岱地区在人类演化、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齐鲁文化在中华文化传统塑造过程中的作用,对于研究山
本书围绕居延汉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玉门关汉简、悬泉汉简、敦煌汉简等西北汉简材料,在学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释文考订、简册编联和专题研究。共考订西北汉简文字89例,复原“单册”4个、“散简”44个,并对家属出入资料,戍卒、田卒,女性史料,男女年龄分层,赦令以及地湾遗址出土简牍整理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本书
清华大学教授写给大众的敦煌艺术入门课。壁画、绢画、彩塑、飞天、乐舞、建筑、经卷、衣食住行......10个朝代,250幅精美图片,细数敦煌艺术1000年风华流变:敦煌石窟因何开凿?不同朝代艺术风格有何不同?壁画讲述哪些故事?如何区分佛传画、本生画、经变画和因缘画?怎样辨认彩塑人物?东西方雕塑各有什么特色?供养人和石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