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地区大多伴随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山西省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污染特征,在资源型地区都具有较强的典型性。本书在结合作者及其团队多年的科研成果和经验总结,以及借鉴国内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气污染物时间空间排放特征识别、细颗粒物和臭氧来源解析等手段,分析了山西省大气污染发生的原因;梳理了近年来采取的防治措施,评估了各项措
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广受全球重视。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体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双碳目标对产业节能减排乃至经济发展模式都提出了新要求,而碳市场是这一过程中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 中国从2013年开始陆续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试点碳市场覆盖了各地主要的高排放行业,总覆盖二氧化碳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处理技术》是一部针对低温等离子体耦合其他工艺技术用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的著作。本书以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处理技术处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为主线,主要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过程、机理以及低温等离子体结合吸收、吸附、催化、生物等技术在去除挥发性有机物方面的效果,旨在为从事该领域技术研究和工程应
本书在介绍碳排放MRV体系的国际背景、国内发展历程基础上,系统详细地给出、分析清洁发展机制(CDM)、欧盟碳市场(EUETS)碳排放第三方排放认证与核查机制等国际经验。重点结合我国碳排放核算、报告及核查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建立碳排放MRV体系的若干建议。
本书向读者系统的介绍了生态碳汇的概念、定义、发展历程以及监测、计量和核算方法。科学解读“双碳”目标下的生态碳汇相关政策、介绍了人工造林碳汇项目、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竹林造林碳汇项目、竹林经营碳汇项目、草地碳汇项目、农业固碳减排项目、种植业固碳项目、养殖业减排项目、近海红树林碳汇项目、海洋贝类养殖碳汇项目、海藻养殖碳汇项目
本书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中“空气质量改善管理支撑技术”指南方向的总体研究进展和标志性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提炼和集成分析。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落景观基因重构、空间剥夺及其对生态移民返迁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以三江源地区为例”(42061033)资助项目。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发展任务。阐述青海省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内涵,科学测量青海省碳排放量和碳汇量,绘制青海碳达峰碳中和的路线图,结合实际提出青海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带动新职业新工种不断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发布,数字职业和绿色职业修订成为重点。碳排放管理员、碳汇计量评估师等新兴职业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本套教材以《碳排放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立足
本书系统介绍了银川都市圈臭氧污染成因、臭氧来源、不同减排方案的效果评估及臭氧污染控制对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共分为5章。第1章分析了银川都市圈臭氧时空分布特征;第2章研究了臭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第3章探讨了臭氧生成对前体物的敏感性;第4章解析了臭氧来源;第5章评估了污染物减排方案对臭氧的影响,提出了臭氧污染控制对
本书是一本探讨利用遥感技术监测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专业著作,系统阐述了基于遥感数据和通量观测数据的碳收支诊断(CarbonBudgetDiagnose,CBD)模型构建,详细介绍了基于模型-数据融合技术和生物地理学特征的模型参数空间化方法;基于CBD模型,论述了中国和青藏高原地区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生态系统呼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