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国赛首次增加了“园林微景观设计与制作”赛项,于是全国各个中职学校掀起了“园林微景观设计与制作”的热潮。本书稿的主要内容包括园林微景观设计理论、制作理论、训练与比赛的作品。1.园林微景观设计:手绘表现技法,平面图手绘设计作品,立面图手绘设计作品。2.园林微景观制作:山体地形,旱溪水景
专著,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五校联合毕业设计作品集汇集了五所院校的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三个专业80余名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规划设计作品突出了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聚焦鄂东大别山区北麓孝昌县三个典型村庄的规划设计需求,回应了城乡融合时代下,我国乡村振兴面临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重
西湖苏堤作为场所转换的典型案例,从自然形态到人工环境,再从水利设施到城市公共景观场所,都依照某种形式系统将现实内容进行转换,同时在该程序中展示了所涉及各事物的属性转变。著作通过追溯苏堤中水利和城市属性的观念与方法,揭示其场所营造的核心概念。研究旨在厘清苏堤各构成要素的性质及其转换方式,进而理解苏堤如何从水利设施转变为兼
本书旨在探索城市积极交通规划与管理的新路径、新理念,构建健康、活力、宜居的城市环境。本书先介绍城市积极交通出行的全球发展趋势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城市积极交通出行行为理论和影响机制,还分析了儿童积极通学行为影响机制,重点关注了积极交通出行与健康城市、幸福城市的关系,并总结城市积极交通出行公共政策干预的国
该书以济南市“四大泉群”为研究对象,在梳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交待“泉”在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中的概念与应用,以构建该书的理论研究背景。该书的重点是以泉水出露特性及其视觉表现(景观特征)为核心,结合对各泉及相关园林与景观建置现状的局部统计与分析,总结其物质特性;文化特性方面,对泉名、泉诗进行分类与统计,得出其与泉水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已建立40年,该制度在推动名城遗产保护、提升名城空间品质、改善名城生活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当前科技创新发展,各类数字技术为名城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与手段。如何借助创新数字的技术提高名城保护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成为名城保护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书聚焦数字技术在名城保护中的理论创新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21世纪我国建造绿色、宜居、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战略抉择。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例,截至2023年上半年,我国内地已有57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10566.55公里,其中地铁线路8112.23公里,占比76.77%。然而,我国约75%的城市位于地震活动区,多数现役或规划的地铁地下结构都面临严峻的地震威胁
本书主要内容涵盖园林美学概述、园林美学的构成要素、园林美学的审美原则、设计思维的基本概念、设计思维在园林规划中的应用、设计思维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设计思维在水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设计思维在园林建筑小品设计中的应用、园林美学与设计思维的融合与创新等。本书通过系统的理论阐述与实践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园林美学的核心理念
2024年成都公园城市花园季暨第七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周(全国大学生花园设计建造竞赛)作为2024成都世园会国际竞赛项目之一,紧紧围绕世园会办会理念,以特有的“竹构建造”,助力世园会,诠释公园城市。该书稿较全面总结了本次活动成果,介绍了其背景、组织和精彩过程,详细记录了20组参赛作品的建造过程,展示了每个作品的设计特点与
本书是一部风景园林方向的学术著作,主要研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林业生态建设。全书以论述风景园林规划原理与设计理论为基本出发点,主要讲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的相关内容,包括规划设计中的植物、地形、水体、设施等基本原理和方法,内容涵盖较为全面;同时,本书结合丰富的相关知识和最新的研究资料,详细地分析了林业生态建设中的战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