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十二章,包括“关学发轫”“宋明理学中的关学”“关学重要概念阐述”“关学肇始--张载”“宋代关学及人物”“元代关学及人物”“明代关学及人物”“清代关学及人物”“民国时期关学及人物”“关学与书院文化”“关学文化与关学精神”“新时代下的关学传承“。本书在厘清关学发展脉络的同时,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解释各时期关学的学术概
本书作者对关学长期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所谓“关学”即关中(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古代称关中)之学,是从地域角度而言的,无论是张载之前的申颜、侯可,还是张载之后的吕大钧兄弟、李复、范育、游师雄、种师道以及金元明清时期的杨奂、杨恭懿祖孙三代、吕柟、冯从吾、李二曲、李因笃、李雪木、刘古愚等,都是关中人,故其理学又称为“关学
本书为方彦寿先生朱子文化研究的学术自选集。全书分为朱子论后学论书院论前贤论四部分。
朱熹认为《易》是卜筮之书,作《周易本义》就是要还《周易》的本来面目。《周易本义》初名《易本义》,为朱熹历经二十余年而后成,有十二卷与四卷本之别。《周易本义》是朱熹的重要著作,也是易学史上继王弼注、孔颖达疏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皆奉为正宗,对后世影响极大。
本书为中国古代哲学研究著作,主要内容是以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的王道思想作为核心范畴和基本线索,通过分析二程理学王道思想产生的原因、脉络和基本内涵,对理学王道论的形上依据、理学王道论的价值标准、理学王道论的实现机制等内容加以阐述和分析,重估理学王道论在构建政治秩序中发挥的历史作用,彰显理学王道论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和
本书是首次对关学四书学进行整体性研究的专著,是国家社科结项成果。首先将关学四书学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整体,将其置于关学学术思想演进和四书学诠释史流变的双重脉络之下,从文献学、经学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角度,力图揭示关学四书学在诠释方法、哲学义理、主导问题等方面对关学宗师张载、朱子学、心学等四书学的继承、融合、突破和发展,从中
本书采用从理学家问题意识出发的“探讨式”架构。力图抓住理学责任伦理思想的核心问题,以“万物一体”“格物致知”“致良知”“一统于万”等观念为线索,进入其中责任意识与伦理问题的哲学讨论脉络,并力图通过哲学诠释、证明的方法来获得相关概念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这种探讨式架构,不仅可以使读者理解理学责任伦理思想的核心问题;并且,对
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通过对于传统法律思想与法律实践的结合化研究,我们可以深入分析李觏的礼为大法的整体观念,从而可以突出呈现李觏的出礼入刑的法律策略与隆礼重法的思想观念等。第一部分,分析李觏礼论的基本内容和创见,并结合情理的概念进行一些分析;结合宋代其他思想家的观点进行比对,突出李觏礼论的传承性;分析李觏礼论的重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是华夏之瑰宝,对中华文明产生深刻影响。儒家思想不单对于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巨大意义,对于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也提供重要精神资源。本套书稿通过研读儒家经典文献,对著述中的重要文字作简单的注疏通解,以利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通读儒家经典,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书稿由
本书力图在本体诠释学之外,再辟一条本体实践学的新路,强调无论诠释与实践,都离不开实存主体的真实体悟,都必须置身于真实生命与真实世界之中,从而上能契入形上学与宇宙论宏广深邃的世界,下能把握实践界和现实界人生发展云波诡谲的前进方向,实现个体人格与人类整体同臻至善美境的终极发展目标。全书谈心性,谈人生,谈社会,谈制度,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