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
身处后工业时代,人们发现文本的敞开和过度的诠释一方面摧毁了宏大叙事的神话,另一方也导致了意义的消解、阻断了沟通的可能。在这一语境下,作者将神学阐释学引入人文学,目的在于让人们在确认人的有限性、语言的有限性和诠释本身有限性的同时,确认意义的真实性,找到理解的支点而不是逃入虚无。本书作者杨慧林是中国诠释学研究的权威,本书是
《基督教的无神论》是由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写作、金寿铁(笔名梦海)翻译的作品。布洛赫是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有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对马克思主义传统做出创新的人物。布洛赫的著作是具有包罗万象性质的形而上学体系。在哲学的贫乏时代,布洛赫通过一系列伟大著作使形而上学重新成为真理与现实。这部著
李提摩太(TimothyRichard)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有影响的宗教人士,也是中外达官贵人的座上宾、维新派的幕后师爷、孙中山革命党的反对派……《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详细记录了李提摩太在晚清45年期间,他在宗教、科学、通讯、国际贸易、赈灾、现代学校和专业学院的创设
《复旦中华文明研究专刊·治气养心之术:中国早期的修身方法》围绕中国早期(先秦至西汉)的“修身”方法,分“基本思路及表达方式”“心、气及身体观”“儒家的修身论”和“道家及法家的修身论四部分,共收录了17篇论文,从文献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等视角展开论述,对相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该书认为,宗教是社会的产物,也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迁。解放前,基督教“本色化”、“本土化”是外国传教士的一种宣教策略,或者是中国信徒和教会寻求自立的目标诉求,互动双方是外国差会和包括基督教会在内的中国社会。解放后,基督教本土化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成为中国传道人员的宣教策略,以及信徒和教会寻求融入中国社会的目标诉求。所以,
这部完成于1936年的著作,其核心内容是祈求人的理性和对人的宽容。作者把历史事件当做镜子,特别清楚地揭示了他自己的那个时代的各种危机和邪恶。卡斯特里奥挺身而出反对日内瓦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的暴政,其态度之坚决,在他的所有同代人中无人能与比肩。加尔文是指控西班牙医学家及神学家米盖尔塞尔维特为渎神者并*终将其火刑处死的
近代基督教传入中国,在与中国社会及文化的碰撞及融合中走过曲折的道路,最终找到了基督教本色化的正确途径,即跟随时代,调整自己,以适应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客观现实。本书在汇集整理大量第一手可贵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公允地分析了百年来中国基督教本色化的进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并进行了不少有益的理论思考,它是国内第一部有关该主题的专著
《圣经》是人类历较独特的一部书,两多年来影响了几代读者。对于这部宗教经典,它背后的故事也同样神秘、迷人。本书采用通俗有趣的写作手法,用生动的故事、幽默的语言,讲述与《圣经》有关的历史和知识。在这部书里,你将了解到基督文化的起源,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基督教是如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的?作为救世主与神的儿子耶稣的生平故事等内
《敌基督者》看起来像是一部宗教史著作,它是关于基督教的历史与本质的研究。尼采首先叙述了从犹太教到基督教的历史演变过程,然后揭示了基督教的本质,*后探讨了它如何自下而上地征服了罗马帝国,并且一直影响到现代。但严格来讲,《敌基督者》其实是一部很深刻的哲学著作,它所关心的是一个永恒的哲学问题:真理与信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