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故事的形式呈现。该书从第二章“可触摸的拟态环境一一伪满时期作家生存空间”开始,充满了画面感和故事的紧张性,小旅馆“福丰旅社”“新民旅社”的描述及人物关系的纠葛,仿佛一部故事片。最后四章抵抗作家个案研究,讲述他们惊心动魄的文学经历和斗争活动,王度、李季风、李正中、鲁琪,他们被日伪警察盯梢、侦查、抓捕入狱,他们的反侦
本书梳理了中国现代径渭繁多的文学流派,有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学研究会、创造社。“问题小说”、“沉沦文学”、“湖畔诗人”、语丝社、新月派、左联等等。本书主体分为三编,第一编“从一种选择到多种选择”,介绍了现代文学由《新青年》肇始的多样的文学流派;第二编“文学流派的立体交叉”,梳理了这些流派中的一些重点流派如何互相关联、渗透、
本书立足于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的文学场域与文学创作,探究新文学“与俗相通”的若干问题,这其中主要包括新文学学科视域下的“通俗”理解、新文学“非通俗想象”的表现与成因、新文学作品的“通俗”元素与策略等方面。本书认为基于文学的“通俗”研究终归是文学/文本研究而非历史研究或流派研究,而新文学内部部分作品的通
《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历史课》精选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按照时间顺序通揽史学,共分为六章,自中华文明起始(夏、商、周)至清代为止,以点代面,还原历史的性情与温度。通过阅读文章,可以多层次启发读者,系统了解中国古代史。 《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诗词课》摘选五位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是汇集名师们的渊
本书主要介绍1949—1965年间中国大陆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情况。本书是作者在编撰《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过程中大量积累的原始资料基础上形成的,对一些重大问题主观评价较少,以客观材料的陈述为主。本书特别关注当代中国文学“前17年”的文学生产环境、作家队伍的形成、作家管理和培养模式、作品生产和传播方式、重大社会文化思潮的
江苏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研究
本书包含年谱、文献、史料、论述等板块。其中“文献”部分刊登著名作家胡风写于1976年至1985年的日记,以及徐悲鸿、茅盾的相关文献及释读。“王鲁彦研究资料专辑”整理了王鲁彦年谱、研究资料、书信、著译系年等,呈现了较为完整的作家王鲁彦。“论述”部分对阿垅早期长篇小说、无名氏早期作品进行了研究。全书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一批
本教材为“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文化原典导读与本科人才培养”成果之一。本教材内容包括绪论、尾篇计21章,系统讲述自1917年至21世纪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基本概况及经典作品,共计五十万字左右。全书各章节由基础知识、经典阅读与知识延伸几个基本板块组成。全书精选中国现当代文学诸多经典作品的精彩篇章,以对经典的赏析、阐释为核
本书作者对近四十年的江西文学发展历史做出了真实的描述和科学的概括,展现了江西当代文学代表人物、主要流派和创作成就,梳理了江西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脉络。
《中国文学史简编》是著名文学家陆侃如、冯沅君先生撰写的,本书从中国文学的起源、周代的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学、隋唐宋元的文学、明清的文学、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文学的几个分期阶段,对中国文学史取得的成就和规律做了充分的说明。《中国文学史简编》叙述全面,重点突出,旨在总结我们祖先在文艺领域内的劳动成就,寻求文学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