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趣味百科-漫画趣味文化常识启蒙书(平装)
本书以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为核心,收录了作者本人撰写的相关回忆、随笔、演讲、访谈和论文等,反映了张西平教授在汉学研究方面的理论思考与随想感悟。全书整体分为“师友情缘”“游心之语”“师生之谊”“学术访谈”和“汉学探源”五个部分,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作者的学问历程、学术交往以及教学感悟、研究工作等方面的点滴事情。
《理雅各文集》第2卷辑录了由理雅各译注的《中国圣书(二)》《易经》。该书采用英国学者马克斯·缪勒(FriedrichMaxMüller)主编的《东方圣书》第16卷的英文影印本,于1882年出版。其中理雅各所撰序言和导论及费乐仁(LaurenF.Pfister)撰写的导读,均译成中文,收入本卷。
吕思勉先生的读史札记,向来为学术界所推重;他一生所撰的札记,总数不下一百多万字,多数系后人根据其笔记和论著整理而成,内容博大、论述严谨,体现其历史研究的广阔视野。其内容立足于史料辨析和史事考证,同时具有宏观研讨的宗旨,即不仅取得历史考据的丰硕成果,而且在考据之中也映射出精深的史识,是历来史家读史札记之书中别具一格的佳作
中国自古以来就与外部世界往来密切,特别是与南亚地区,因为文化、商贸、交通等关系,官方和民间联系格外紧密,有着两千余年的交往史,积累了很多史料。本书详细梳理了中国古代与南亚相互交往的历史,在文献层面上总结了中国古代正史、笔记、游记、方志中的相关记载,还把目光扩展到考古学等方面;在学术史层面回顾了古代到20世纪中国人的南亚
《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是由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主办的学术集刊,创刊于1990年。该刊创立伊始,其根本宗旨即很明确:整理研究历史文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创刊以来,本刊坚持这一宗旨,坚持为国家实施文化战略政策服务,贯彻严谨、笃实的学术作风,矢志不懈地努力将本刊打造成为传播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平台。本刊立足古
2018年9月,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举办“生活与制度:中国社会史的新探索”国际研讨会。为了集中展示这次会议的学术成果,本书以会议论文为主共收文13篇。依据文章的内容及所论的历史时期大致分为四组:第一组侧重唐宋时期衣食住行物质文化生活的探讨;第二组主要从礼法制度实践与民间生活的角度开展研究,时段为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时
本书是“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文库(系列三)”中的一本,以“从传统走向现代”为价值取向,通过“从传统观照现代,从现代反思传统”的双向探讨,展示了作者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和观点。全书共分为三篇。第一篇“传统文化篇”,深入剖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探讨其评价标准,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滋养。同时,阐述优秀文化传统与民族凝聚力
本书为《形象史学》第二十九辑,《形象史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文化研究室主办,是CSSCI来源集刊。“形象史学”,是指把形与象作为主要材料,用以研究历史的一门学问。本辑有器物研究、图像与形象、壁画研究、地理图像、考古札记等五个栏目,兼具图像与实物、文献与考古的研究文章。上至上周,下至明清,所跨时段较长。入选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