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坤(1893—1997),曾用名徐行之,浙江省杭州市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当选上海印刷总工会委员长,参加五卅运动。1926年组织并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939—1942年在昆明创办民生印书馆和南方印书馆。后至重庆,接受周恩来的建议,留在党外从事进步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靠创办近代实业起家,这些开创性的经济实体的创办和发展,奠定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基础,这些企业的生命延续了一百多年,至今仍在发生着影响。盛宣怀一生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
白寿彝思想,尤其是民族是思想是一个完整体系,其核心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历史,本书围绕这一思想核心展开研究。内容涉及白寿彝生平及学术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国历史的提出及其含义,白寿彝关于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思想,白寿彝关于汉族的形成、作用等。
2024年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诞辰130周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戏剧》《剧本》《中国戏剧年鉴》杂志在戏剧界有重大影响,其刊载的有关梅兰芳的文章有许多系名家手笔及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及研究价值。为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中国戏剧家协会将上述三本杂志自创刊以来数十年的梅兰芳史料、研究文章汇总结集,以
狄青(1008—1057),字汉臣,北宋河东路汾州西河(今山西吕梁汾阳)人。他出身平民,精通骑射,青年从军,在今陕西、甘肃地区历经大小二十五战,中八次箭伤,受到范仲淹等重臣的赏识和点拨。范仲淹赠言“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从此发奋读书,从骁勇善战的将才,成长为善用兵、多智谋的帅才。此后统兵南下,平定广西。是北宋建立百年
沈从文从文人到学者的转身,使其接榫于中国“学者而兼文人”的传统,并成为这个传统在现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本书以文学史与学术史交叉的视野,探究沈从文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相互阐发的关系,发覆此种转变形成的内在理路,为解开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沈从文转型之谜”提供一把钥匙。
该选题为地方文化类书。吴有训,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人,物理学家、教育家,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50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吴有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X射线、特别是对散线和吸收方面的研究。选题主要是以年谱的方式,分时记述吴有训同志一生的事迹。通过宣扬高安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农科精神,赓续农科“根脉”,传承红色“魂脉”,讲好农科故事,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编写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历史溯源》,以建院初期荟集的科技人才为主体,把中国农业科研机构发展、农业科技体制建立与老一辈农业科学家的奋斗故事结合起来,从这些代表人物的历史强光中,展开中国农业科学院的
本书讲述了陆游壮志难酬的悲情一生,展现了他始终不渝的爱国之志和不朽诗才。从武艺高强的打虎英雄到泪溅龙床的诤臣,从流芳百世的诗坛领袖到一往情深的痴心人,本书聚焦传主的多个侧面,着眼于他的仕途、爱情、创作,还原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陆游。行文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乏诗人的浪漫,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本书讲述了元代三位浙江大画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生平事迹。这三位和倪瓒一起合成合称“元”四家”。本书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分别为黄公望传、王蒙传、吴镇传,通过对其交友、诗文唱和等情况的梳理,记述了三位画家大致的成长经历,并分别对其绘画风格和存世作品等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