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录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田野考古发掘报告51篇。长江三峡地区不仅山水雄奇,而且是一座瑰丽的文化宝库。考古发掘表明,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华民族长江文明的重要舞台和文化交流的通道,保存着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经历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的各代文物古迹。 本书作为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第九部科学发掘成果的正式报告集,为进一步挖掘、研究、
湿润半湿润地区石窟遗址物理环境的研究,对该地区遗址的微气候调节控制和文物保护具有重要的价值。本书针对麦积山石窟物理环境的相关问题,主要开展了麦积山石窟建筑空间复原、洞窟微气候现状、洞窟热湿环境分析模型、自然通风特性、光环境及声环境优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石窟类遗址的保护理念、物理环境模拟方法及预测机制、基
《盘龙城(1995~2019)》(5卷),包括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景观与环境、陶器研究、青铜器研究、玉石器研究五个部分,分别成卷。 这套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考古发现与综合研究》(16ZDA146)成果,不仅整理了2012年之后考古发掘材料,同时也搜集此前零星的考古工作资料,整合2001年考古报告材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为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民生工程。为配合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实施,湖北省文物局与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筹)紧密配合,依法、依规组织开展与实施工程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本书是一部展现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考古工作发掘出土文物的图集,汇集工程涉及的33处文物点考古
本书按省份排序,介绍了“十四五”以来各地加强城乡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涌现出的基本建设考古和文物保护优秀案例。相关内容包括各地因地制宜完善“先考古、后出让”配套制度形成的工作模式,基建考古中的精细化发掘理念和多学科合作模式,以及探索开展重要考古发现保护利用模式等。
《湖南考古辑刊》是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著的以湖南地区考古学发掘与研究成果为主,兼顾国内外考古学研究的一套集资料性与学术性于一体的系列学术文集。本书为丛书的第17集,收录13篇考古发掘(调查)报告(简报)和10篇研究论文。报告内容涵盖长沙南郊史前及先秦遗址、荆坪古城、坪里东汉砖室墓、苦栀山墓群、泠道故城遗址、五里坪古墓
本书通过对南方丝绸之路历史变迁、器物设计特征、文化传播等内容的系统分析,探讨了南方丝绸之路器物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及文化生成的设计智慧。通过解读南方丝绸之路典型器物的文化背景、使用方式、结构原理、形态装饰、制作工艺、设计比较、当代转换等多维度设计要素,凝炼出南方丝绸之路重要区域器物的设计文化内涵以及在当代社会的多重价
大运河文化主要包括遗存承载的文化、流淌伴生的文化、历史凝练的文化三部分。作为首部有关浙东运河工程文化遗存、水文化的综合性著作,本书广收第一手资料,重视田野考察并广泛结合考证研究,图文并茂,融史料性、原创性、可读性为一体。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对浙东运河水利工程体系遗存进行了分类介绍,对大禹治水与历代浙东治水核心精神的传
根据桂林市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和外宣工作的实际需要,将我社2012年初版,2015年再版的《桂林文物古迹览胜》翻译为英文版。书稿以桂林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的成果为基础,精选散布在桂林各处知名度大,历史、艺术价值高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10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图文资料翔实、文物信息承
《敦煌莫高窟》采用全手绘图的方式,用百科体的文字进行讲述。全书分为18个主题,以莫高窟、榆林窟、千佛洞中的壁画、彩塑、洞窟为引子,介绍了敦煌地区的历史、文化、节日、乐器、农业、婚姻、习俗等,还有敦煌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不同特色和丝绸之路对敦煌发展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本书还用专题的形式介绍了敦煌研究院的创始人、敦煌壁画的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