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余论》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医话专著。它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集中反映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之学术思想的代表著作。本书共载医论文章四十余篇,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包括脉法、身体调理、优生、治法、医案等内容,也收录了对一些方剂的评述,对探究气血痰郁病机,指导临床施治,帮助身心养护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所以本书
《华佗中藏经》分上中下三卷。上、中卷凡49篇,第1至16篇,阐述中医基本理论,第17至20篇,专论危急重慢病证;第21至32篇,为华佗创立的“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脏腑辨证八纲;第33至47篇再论杂病诸证;第48至49篇,集中讨论“察声色形证决生死法”。下卷是奇方效药。本书是临床实用之中医典籍,是古代中医课徒之读本,主要的
该书为宋南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家庭医生报》为主,还有其他报刊近20种上公开发表的医疗科普、卫生讯息类文章,内容涉及常见多发病,如痹证、痛症、瘫症等专病,还有不少专法(针刺、艾灸、火罐、刺络放血、理疗、中药外治)专方专药应用推广,患者来函咨询等诸多内容。本书出版是作者30多年医学科普宣传成果之总结,可与医学同行
本书共四篇,包括人物传记篇、书赋铭序篇、医理论述篇和医道同源篇。
本书系辽宁中医药大学纪念国医大师周学文教授文集。作者白光用传统国医、继承发扬、中医创新、博采众长等专题阐述了周学文国医大师遵循中医原旨、探寻中医精髓,提出“溯源求本、内外相济、脏腑并调、尤重于脾”的源于临床,应用于临床的学术思想。颂扬了周学文教授承岐黄之术、仁心济世,杏林芳华、桃李满园,在为医、为师、为人方面都堪称楷模
四川历来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巴蜀自古出名医、产中药,形成独特的川派中医药文化。从汉代以来,至明清时期,见诸文献记载的四川医家超过千人。两千年来,川派中医药在中医文化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川派中医名家珍本汇刊》精选清代至民国初年巴蜀中医名家如杨凤庭、齐秉慧、罗绍芳、廖云溪、王文选、刘仕廉、郑钦安、温存厚、唐
本书作者团队依据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医药古籍与地方志的文献整理(2010-2014)完成,在河南省地方志缩微胶卷326卷370种(本)、河南出版的旧志76种、河南省市县馆藏志书175种,以及中国台湾出版的《中国地方志丛书·华北地方》丛书河南省部92种、《中国地方志联合书目》河南省部分(529种)中遴选保存较为
1.积极践行国家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开展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强调掌握中医经典理论在培养中医药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本书作为四大经典浓缩,以期能在经典学习、中医思维塑造及临床能力提升等方面有所作吧为。2.后疫情时代积极发挥经典价值中医药在这次抗击疫情中发挥了举足轻重作用,中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