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能力是职场必备能力之一。从大学教育中对学生公文写作能力的培养的角度来看:由于近年来大学改革开始整体循着“重科研、轻教学”这一趋势,相对而言,大学教育会忽视对于学生毕业后开始工作时的实务能力(如公文写作能力)的培养。由此,学生在从学校毕业,进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私企等单位,步入工作岗位后,由于其在学校从未接受
本书为学术专著。书稿融合了体裁分析对语篇宏观结构的分析优势和短语学研究对文本微观特征的分析特色,采用“综合对比分析模式”(ICM),在英/汉语一语者学术语篇对比分析(CA)的基础上,重点对汉语一语和二语学位论文摘要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特征予以了对比分析(CIA)。从体裁短语学角度,综合对比分析是本书在研究方法方面的主要特色
教材分基础理论篇、实践创作篇和教学指导篇。基础理论篇从写作“初印象”、写作的过程和写作的表达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写作基础的阐释,实践创作篇则具体包括诗歌创作、散文创作、小说创作、议论文写作和应用文写作五个方面,最后第三部分教学指导主要指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儿童写作心理及教学新理念的一些思考,为未来教师将来应对融合教育提供理论支
古文观止
根据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的部署,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于2015年12月启动了湖南省各区县的方言调查工作。历经四年,至2019年底,先后执行了四批调查计划,完成了全省100个方言点的调查任务。《中国语言资源集·湖南》按国家统一规定共有十种,分语音、词汇、语法三大卷共九种,另有口头文化一种,反映湖南全省100
该教材是立足西藏大学教学实践和学生文化基础实际编写的一本基础课教材。书稿约30万字,共设八个单元,每单元内容涵盖古今中外经典作品赏析、汉语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等三个方面。该教材在内容上有以下特点:一是针对该校学生特别是藏族学生的汉语水平,适当压缩了古典作品的篇目,增加了现当代经典作品篇目;二是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在
本书是浙江工商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师主编的中英双语新形态教材,面向留学生,紧扣感知主题,介绍中国的语言文化、经济社会。本书分四个话题,分别是中国历史、中国习俗、中国社会、中国经济,每个话题下面设三章,每章下设两课,第一课概括中国整体面貌,第二课从浙江出发,体现浙江特色。本书每课下设课文和课后习题,都有配套的电子资源。本书
本书包含西南官话常澧片、西南官话吉永片、西南官话怀靖片的20个方言点各老男发音人对1200条词语的方言说法,描写20个方言点的词汇面貌。
2019年12月,中语会在40周年纪念会议上发出语文教师读书种子计划;年初,中语会遴选了第一批100余种语文教师阅读书目,即将在各大媒体发布,号召教师开展读书活动。该活动的开展,将对这些书目的销售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书目中包含人教社出版的学术著作10余种,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经典作品,市面上已经基本见不到踪影。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