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懋仪(1761-1832后),字佩珊,常熟人。一生交游甚广,著述甚富,为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非常活跃的闺秀诗人,传世作品超过千首。归懋仪集的版本情况非常复杂,本次整理搜罗国图、上图、南图等藏刻本、稿本多种(包括柳亚子藏南社抄本、丁祖荫抄本),对《绣余小草》《续草》《再续草》《三续草》《四续草》《五续草》《余草》《近
鲁迅日记(三册)收鲁迅1912年5月5日至1936年10月18日全部日记,1922年部分日记因手稿失落付阙。特别收录日记中出现的人物、书刊注释索引及条目。
鲁迅书信曾由许多广平陆续收集,并于1937年6月由三闲书屋出版影印本《鲁迅书简》1册,收书信69封;后又于1946年10月由鲁迅全集出版行铅印本《鲁迅书简》1册,收书信850多封和断片三则。1958年我社出版的《鲁迅全集》第九、十两卷中,共收书信334封;1976年出版的《鲁迅书信集》则收1381封(其中包括致日本人士
《竹林的故事》是废名的作品综合集,编选了其小说、散文、诗歌等多个体裁的代表作品。散文选录了以废名生活经历为依托和包含废名对于文学的言说和理解的两类散文,可以让读者体味废名散文的风格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他生平的了解和文学观念的认识。小说部分,选取了其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的片段,以及《竹林的故事》《桥》等经典短篇小说,让
废名、沈从文、卞之琳、林徽因、何其芳、汪曾祺,他们或为师生,或为友朋,彼此欣赏,声气相通,作品雅正隽永,魅力穿越时代。精选每一位作家个人特质的代表作,6人6本,构成纯文学的雅读系列小丛书,装帧风格协调,单本定价。 本书是雅读丛书之一种,精选汪曾祺个人特质的代表作,如《受戒》《鸡鸭名家》《七里茶坊》《跑警报》《葡萄月令》
《二心集》收鲁迅1930年至1931年所作杂文三十七篇,末附《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译文一篇。作者于1932年8月将版权售予上海合众书店,同年10月初版。包括《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我们要批评家》《柔石小传》《上海文艺之一瞥》《新的女将》《知难行难》《风马牛》《友邦惊诧论》《答中学生杂志问》。
《集外集拾遗补编》收1938年5月许广平编定的《集外集拾遗》出版后陆续发现的佚文,包括《中国地质略论》《破恶声论》《自言自语》《鲁迅自传》《文摊秘诀十条》《我的种痘》《辩文人无行》等。其中广告、启事、更正等编为附录一;从他人著作中录出的编为附录二。
《译文序跋集》收鲁迅为自己翻译的和与别人合译的各书所作的序、跋,连同单篇译文在报刊上发表时所写的译者附记等,共一二○篇,包括《域外小说集》序言、《一个青年的梦》后记、《爱罗先珂童话集》序、《苦闷的象征》引言、《出了象牙之塔》后记等。
本书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鲁迅先生在书中回忆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一些人和事。本书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且介亭杂文二集》收鲁迅1935年所作杂文四十八篇,1935年末经作者亲自编定,1937年7月由上海三闲书屋初版。包括《叶紫作<丰收>序》《隐士》《人生识字胡涂始》《文人相轻》《京派和海派》《不应该那么写》《论人言可畏》《萧红作<生死场>序》《陀思妥夫斯基的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