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音乐文化修养》由李笑梅、董智渊、李飞雪编著,是为适应普通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的需求而编写的教材,内容通俗易懂、涉猎广泛,适用于广大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及音乐爱好者使用。《大学音乐文化修养》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音乐艺术概述,第二章为中西音乐发展状况,第三章为音乐欣赏常识,第四章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常识,第五章为简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乐理知识,主要介绍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节奏、节拍;中篇是音乐欣赏,主要介绍声乐形式、中国民歌、中国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综合艺术;下篇是学唱歌曲,提供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的歌词、歌谱。通过本书的学习,不仅使读者了解中外各类名曲,也使读者从中学到许多音乐历史知识,对读者整体素质的
《中国多声部民歌研究》增加新发现的傣族、基诺族、阿昌族、白族、怒族、德昂族、布朗族等7个民族的多声部民歌的介绍与阐析,中编由初版本的23篇扩展至30篇,30个民族按语言系属排序。增加藏族、苗族、哈尼族薪发现的多声部民歌品种的介绍与阐析。调整侗族、佤族多声部民歌的举例。
本书选取的音乐专辑以时间为轴,从20世纪70年代一直到2012年中,时间跨度近40年时间,基本涵盖了中国音乐圈较为完整的发展脉络。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天籁之音——高山流水,鸿鹄之志——平沙落雁,傲骨气韵——梅花三弄,余音绕梁——汉宫秋月,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拍,清耳悦心——春江花月夜、浩然正气——广陵散,慷慨悲歌——十面埋伏等。
《音乐博士文库:周文中音乐作品音高构造法研究》以周文中的音乐作品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其音高构造体系,诸如:核心音程、音级集合、和弦构造、五声调式、可变调式、填白音、织体模式等。全书以调式因素为主线,将其他因素串联起来,对周文中音乐作品音高构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本书以“聆听”导入,再过渡到“知识点”的提炼与拓展,最后由“博览”进一步扩展到相关艺术学科的平行比较。此外,本书首次在音乐欣赏教材中增添了一些新音乐门类的欣赏,比如“电影音乐”、“华语·欧美流行乐”、“昆曲”、“中国当代新音乐”等,以此能形成对音乐知识的较全面了解。
王光祈编著的《王光祈中国音乐史》主要内容包括:编纂《王光祈中国音乐史》之原因、律之起源、律之进化、调之进化、乐谱之进化、乐器之进化、乐队之组织、舞乐之进化等。本书作者从爱国主义立场出发,极力主张创造“一种可以代表‘中华民族性’的国乐”。是我国乃至亚洲最早采用比较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音乐的音乐家。他的研究成果至今仍具有
收录8位当代中国音乐评论家近年来发表于三联《爱乐》杂志、《看电影》和诸多文学杂志网站等的爱乐聆听文字和古典音乐随笔,交织着经典细读与欧洲音乐之都的旅行,更有着对于85年代音乐狂热的深情回眸,拉近了我们和西方音乐历史的联系,呈献给读者以心灵史的阅读体验,感情奔放,生机盎然。
收录8位当代中国音乐评论家近年来发表于三联《爱乐》杂志、《看电影》和诸多文学杂志网站等的爱乐聆听文字和古典音乐随笔,交织着经典细读与欧洲音乐之都的旅行,更有着对于87年代音乐狂热的深情回眸,拉近了我们和西方音乐历史的联系,呈献给读者以心灵史的阅读体验,感情奔放,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