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馆藏精品介绍图录,收录了馆藏精品文物140余件(套)。全书分为“金吉海昏”“美玉海昏”“丹漆海昏”“书香海昏”四部分。包括青铜器、玉器、漆器、简牍等。每件器物选用整体及局部精美照片进行展示,配以少量线图、文字辅助说明,以
为深入挖掘革命文物深厚内涵和时代价值,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凝聚党和人民群众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磅礴力量,山东博物馆立足全省有代表性的珍贵革命文物,编撰本书。《立心铸魂》基于山东党史脉络和革命文物的性质特点,共分“大道火种”、“民族先锋”、“血火淬炼”
华光礁Ⅰ号沉船遗址位于西沙永乐群岛南部的华光礁环礁内侧。1998至1999年,文物部门对该沉舱遗址进行了水下调查与试掘,出水文物1800余件。2007至2008年,原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和海南省文体厅又开展了两次抢救性发掘,作为南宋前期沉船,“华光礁1号
本书为鄂尔多斯乌兰木伦河流域考古发现的精品文物图录。乌兰木伦河流域调查和试掘石制品的石器工业具有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的特征,是中国旧石器文化演化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存在一些西方文化元素,表明鄂尔多斯地区是早期人类迁徙和文化交流
本书是原《考古》杂志社社长施劲松和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化系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唐氏早期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峰主编的一部纪念文集,纪念现代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学家之一、西周考古的奠基人张长寿先生和考古、古文献和古文字学家陈公柔先生,收录了40余篇考古、古文字方面的学术文章以及追忆文章,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价值。原稿共有序2篇
这是一部面向普通读者的敦煌历史文化通俗读物。这是一部敦煌史,也是半部中国史;这是从石窟发出的敦煌史,也是从敦煌出发的中国史。作者沿着时间脉络,讲述各个时期敦煌相关的重要人物和故事,同时融入了最新的学术进展。敦煌,边地如何纳入帝国版图;敦煌,文化贸易中心如何形成;敦煌,何以成为超级文旅IP;敦煌,小人物的命运如何走向,大
文物,并不是僵死的东西。它们是一群曾经活过的人的思想、信仰和意图的表达,像琥珀一样,凝固了我们祖先眼中的宇宙、世界、他人和自己。中国文明和文化的DNA,就藏在这些琥珀里面。本书以72件文物为载体,分18个主题,讲述了从上古到王阳明数十个世纪中我们祖先的哲学思考。这些思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精神底色,也奠定了中国人需要坚守的
本书为北京轻轨L2线通州段次渠站、垡渠南站、亦庄火车站土地一级开发项目B1、B2、D1、E3-1地块的考古发掘报告集。在上述地块的考古发掘中,共发掘了古代墓葬79座(辽代1座、清代78座)、唐代窑址1座,出土了陶、瓷、银、铜等不同质地的文物。这些发现完善了通州区的考古学研究资料,增添了北京东南部的物质文化史信息,丰富了
自2010年以来,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对青龙镇遗址开展了长期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获得了许多重要发现,使这座湮没于地下的唐宋时期港口重镇逐步揭开了神秘面纱。青龙镇遗址位于上海市西部的青浦区白鹤镇,历年发掘发现了房基、水井、灶、铸造作坊、灰坑、河埠头、墓葬等大量遗迹,出土了包括数十万片瓷片在内的大量遗物。本书为青龙镇遗址
龙泉驿位于成都市区东南翼,是唐代设立的古驿站之一,它属于成都东向交通的第一站,由西向东,连接成都与重庆两座中心城市,明代之后龙泉驿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成为各路人员流、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文化流的枢纽。本书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努力通过对众多历史文献的爬梳和田野考察,还原成渝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龙泉驿的前世与今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