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朱砂古镇,曾经是世界闻名的千年汞都,其前世今生,历史文化信息富集,曾经的、其中的繁荣繁杂深含写作机缘。作者在查考的基础上,以散文体写作方式,试图从多元、人性、文学和审美的角度,呈示那里的巨大变迁。文本重点追溯的是人文历史,试图完成一种从现实到文学的升华。资源枯竭后,人们因地制宜,紧紧抓住朱砂文化的“根”与“魂”,
全书涉及三个家族,围绕一个“从天上坠落尘埃”的旧式家庭小姐、一个在黄河岸边呱呱坠地的贫苦家庭之子,从清末民初到2021年末近百年跨度,两个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作为主要角色,讲述平凡人不平常的故事,起伏跌宕丰富生动。两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历经风雨信仰坚定;异口同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个人的事业、家庭、
本书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回顾了父亲李新安在新旧社会之交,经历了丧亲、辍学、饥饿、抓丁等变故之后,却依然心系桑梓,立下了引种苹果、让贫苦的家乡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初心。他历尽艰辛于1947年从河南灵宝培育、带回200株苹果树苗,在自家六、七亩土地上种植了洛川乃至陕北第一个果园。全书详细记叙了李新安在建国后,在党的领导、关怀、
本书采用以人带事的创作手法,讲述了开拓者们探寻这隐藏亿万年地下能源宝藏的发现之旅;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故事和他们艰辛的奋斗历程,将准东如何从一片亘古荒原一步步成为国家六大能源产业基地的成因解释出来。
本书为报道合集。为切实做好迎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宣传报道工作,全面展示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各方面工作的思路举措和进展成效,大力营造浓厚热烈的舆论氛围,从3月14日(星期一)开始,天津日报在“深学笃用天津行动”专栏下统一开设“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发展成就巡礼”子专栏,在重要版面整版、集中刊播发一批综述稿件,全景展示我市五年
本书分五部分讲述支教各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名师引领下的帮扶实践、支教心得、人物纪实、教育日记等篇章,真实地记录了每一位帮扶人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进行教育扶贫的点滴感受,从多元不同的视角对此次支教帮扶行动做了过程性总结;语言朴实无华而言真意切,描绘出一位位名校引领者、支教志愿者、名师送教者的平凡与伟大,凸显了支教精神和奉
“秦地多良医”,曹甲三(1898-1973)素有“秦陇门户”之称的陕西彬(州)长(武)地区一名老中医。本书是根据曹甲三遗留的医案和当地文史资料及民间传说撰写而成的传记文学作品,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一位地方名医从清末、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行医生涯和忧患经历,旨在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继承、创新、发展鼓与呼。同时,希望有助于普及博大
本书稿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从五个篇章描绘敦煌的30年变迁,分别为:一、媒体融合发展思考篇;二、新闻热点时政专题篇;三、时代变迁纪实报道篇;四、特色产业助力致富篇;五、时代强音情感人物篇。汇集各类文章共计78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敦煌市经济发展、人居生活、社会热点、特色产业、市政要闻等的事实变换以及感人的高光时刻
本书分为院长访谈篇、专家访谈篇、人物篇、评论篇、通讯篇和消息篇等6篇,以便读者纵览中国农业科学院历史变迁、科技发展,了解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基础建设、院长理念、专家风采、科研成果、三农情怀。
本书共收录右玉县历任县委书记及其子女、下属撰写的回忆文章21篇,讲述了张荣怀、王矩坤、张进义、马禄元、庞汉杰、关毅、薛珊、王云山、邵培基、杨爱云、常禄、姚焕斗、袁浩基、师发、高厚、赵向东、陈小洪等18位右玉县委书记在右玉工作、生活的感人事迹。书中既有自述,也有他述。通过这些讲述真实地再现了右玉县委书记们一任接着一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