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水金主编的这本《针灸穴位速记》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十四经穴,按十四经脉流注次序,逐经逐穴,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全身361个经穴。中篇为经外奇穴,分部位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48个标准经外奇穴。所介绍穴位的内容主要包括经穴分寸歌、定位、主治、刺灸法、记忆要点以及穴位示意图,并标明国际标准化代码以及所属的特
《中医情绪心理学》借助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尝试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相关理念与中医情志理论相融合,对中医情志学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科学的解释,既深化了情志理论研究,又丰富了当代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中医情绪心理学》适用于中医基础学科的广大教师和临床医生,是他们扩充学科知识与指导临床工作的重要参考书;尤适合中西医院校
中医与人体的和谐之舞气与经络的科学解释气血共振的奥秘水肿与老化的关系健康饮食的全新观点西医是治你不死的学问,中医是让人活得快乐的学问。作者王唯工先生研究中医三十余年,通过以中医经典为指导,用科学方法做验证,用现代语言和概念阐述了气与经络的原理,水肿与老化的关系,气血共振的奥秘,并进一步揭示了健康饮食的全新观点。全书使中
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现的《伤寒杂病论》抄本,1934年曾石印公世,但流传不广,见之者甚少。重庆图书馆现藏一部(分上下两册),或为孤本。原件封面作“古本伤寒杂病论”,内页题作“古本仲景伤寒杂病论”。或谓《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伤寒部分为《唐本伤寒论》,杂病部分是在《金匮要略》基础上,又从《脉经》
本书由“师传篇”和“薪传篇”两部分组成。“师传篇”系江尔逊先生学术经验之精华,医理、文理并茂,核心内容是江老学习研究仲景学说的基本方法和运用仲景学说治疗疑难重证的独家体会;“薪传篇”是江老门人学习继承、整理研究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心得。
《伤寒选录》成编(1536年)后,海内一直未见其传本。2002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日本冈本启迪院藏明万历三年(1575年)敬贤堂刻本复制本影印发行,为现代研究汪机的伤寒学说提供了依据。《伤寒选录》的研究方法及学说渊源于王叔和、成无己、王履,又能汇通诸家。从不同侧面对《伤寒论》的脉、证、方、治分别作了系统的归纳、分析、研究
《伤寒论例释:一位二十年临床工作者的<伤寒论>学习感悟》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专著,它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方法,并涉及中药、方剂、护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中医学的发展和临床诊疗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伤寒论例释:一位二十年临床工作者的<伤寒论>学习感悟》
《伤寒指归》十卷,为清末戈颂平(直哉)所撰《戈氏医学丛书》四种之一,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870年)。戈戈氏治学,崇尚《内经》、仲景,主张“阳为万世之根基”、“人身阳气不藏,则五脏病”,反对乱用阴寒之药。对《伤寒论》等经典医籍“逐字逐句,推理穷原”,历数年渐有心得。经二十余年,易十三稿,乃纂成是书。对《伤寒论》中寒、
《伤寒方论》系研究《伤寒论》方剂的专著。书中对《伤寒论》一百三十方逐条发挥,每方均从主证、主脉、功用、禁忌、配伍特点、随证加减,以及相似方剂比较得失等诸方面进行论述。全文简明扼要、评判得当,因此很值得今人临证处方用药或研究《伤寒论》方剂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