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知识/权力的视角,探讨了当前农民在环境抗争中所遭遇的困境:不仅仅是一些具体的“看得见”的政治压制,更重要的是现代治理所依赖的那些“看不见”的知识生成。单从农民环境抗争的角度来说,这些知识生成过程包括根本意义上的对自然的“客观化”,以及对生活者意义感的故意忽略。比如将环境要素中的空气、水、土壤等划分为符合标准、不
《三江源区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研究》分析了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状况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及其主要生态问题,剖析了三江源区生态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研究了三江源区“人-草-畜”平衡关系,系统梳理了三江源区现有的生态补偿政策与措施,探讨了三江源区现有生态补偿制度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从生态保护的实际需求角度设计了三江源区生态补偿战
本书针对ISO14001:2015改版后与老版本的差别以及对于条款的理解、每个条款如何操作运用做了详细讲解,目的是让没有基础的人也能看懂,并抓住关键点,能在企业中灵活运用。 新版ISO14001的重点和难点在环保法律法规的识别与评审,环境因素识别与管理,本书对此也做了详细说明和案例分享,让读者快速找到与企业相适应的法
原庆丹编写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概论》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选取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主要制度分章进行阐述,分设12章,重点就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完
《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在系统综述和重点回顾产业关联理论和碳排放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整合的理论框架,将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碳波及和碳排放责任融为一个有机整体,以产业部门为研究对象,以部门间的关联性为切入点,以碳排放责任为落脚点,运用碳排放的环境投入产出分析核算关联碳排放,通过改进的假设抽取法分解获得各
随着全球化、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全球环境治理问题进一步凸显并日趋复杂化。有效解决这类问题不仅需要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全球公众力量的集体参与。全球公民社会的产生与发展适应了全球环境治理的需要,作为全球公民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非政府组织在推动全球环境有效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以全球公民社会为视角对环境非政府组织
本规划以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系统梳理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框架及经济发达地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必要性,在分析深圳社会环境协调性及生态文明实践与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以生态文明引领新一轮发展,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生态格局、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五大体系"建设,将深圳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文化是软实力日益得到重视。软实力的建设需要多学科的支持,地理学中的文化地理学可以为地方发掘文化核心、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独特的学科支撑。本书将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分为三组,其一为地方性形成机制理论;其二为地方文化层与其他层相互作用关系理论;其三为地方文化空间尺度转换理论。其中既包括人们耳熟能详的地理环境决
针对北方村镇水资源短缺、生活污染量大、脏乱差等问题,研究村镇环境多介质多污染物交互作用,构建环境问题科学诊断、评估体系。结合共性技术和装备研发,进行北方村镇庭院混合物料协同处理技术集成与示范、生活污水再生回用技术集成示范、寒冷型村镇有机废物资源化与生态绿色农业生产集成示范、村镇污水和有机废物污染联合控制及生态构建一体化
城市生态补偿机制及城市河生态治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