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诗的墓志铭》是法国当代诗人让-皮埃尔·西梅翁的诗歌集,由三部分组成,约60首。这些诗歌涉及咏古、咏景、咏物、怀人等内容,有法国浪漫派的情调,是作者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同时,这些诗歌既有法国诗歌的传统,也有现代诗歌的韵律,热情洋溢、意志坚强、充满活力、令人振奋。作者相信诗歌可以拯救世界,他敦促读者以愉悦的心情超越自
普希金、丘特切夫、帕斯捷尔纳克、叶赛宁……这些著名诗人代表着俄罗斯诗歌的辉煌,他们共同缔造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与“白银时代”。但与其在19世纪的辉煌盛世不同,相比欧洲,俄罗斯古代诗歌实际上是相对落后的,那么,它是如何从漫长的、贫瘠的时代逐渐走向后来辉煌的呢?本书正是以这
“诗的美,如同哲学的真,是坚不可摧的。”本书初版于1923年,是克罗齐未完成的写作一部批判性的19世纪欧洲文学史计划的遗留作品。克罗齐在书中回归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的题中应有之义,即“诗”,以感觉的细腻与深度阅读19世纪欧洲诸多重要诗人、小说家、戏剧家的作品:福斯科洛、司汤达、莱奥帕尔迪、海涅、波德莱尔、福楼拜、易卜生、莫
古希腊文化不仅有优秀的诗歌传统,还有关于诗歌理论的传统。哈利威尔在本书中对古希腊诗歌传统中具有影响的作者和作品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荷马史诗、阿里斯托芬的《蛙》、柏拉图的《王制》、亚里士多德的《诗学》、高尔吉亚的《海伦颂》、伊索克拉底的演说辞、斐洛德墨斯的《论诗》、朗吉努斯的《论崇高》。作者主要探讨了希腊人如何把诗歌的经验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故事以安娜和列文两个看似天差地别却具有相似精神内核的人物为线索分别展开。这两条线索看似泾渭分明、齐头并进,其实互为表里、相互印证,一方面涵盖了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以及广袤的俄国乡村,还原了一个完整而逼真的俄国社会全貌,另一方面也清晰地展示了托尔斯泰本人,或者说每
《我超爱伊果》是《没耳朵不行》(获2022年冰心儿童图书奖)的前传,说的是大象钢琴家伊果和他的鼹鼠经纪人朵丽丝小时候的故事。那时,他俩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伊果在森林里过着幽静的生活,朵丽丝则生活在美国加州的一片繁华中。他俩的性格也非常不同,伊果喜欢安静地看书,运动细胞不多,但朵丽丝却是个闹腾的、有着超强运动能力
本书是瓦尔泽一系列艺术随笔的结集。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艺术批评,作为一位文学家,瓦尔泽在谈画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更具个人性,它深具感性的魅力,且不乏独到的见解,文笔隽永。无论是从瓦尔泽著作中译本出版角度来看,还是从艺术批评图书出版角度来看,这本集子都具有其独特性。包括《一位画家》《阿波罗与戴安娜》《梵·高的画》《
本书是一本非虚构文学散文集。当代法国著名作家皮埃尔·米雄以其精雕细琢的风格,对文学以及在文学中留下印记的伟大作家进行了精妙的思考。在五个章节中,他为塞缪尔·贝克特、古斯塔夫·福楼拜、十三世纪阿拉伯作家芒格里、威廉·福克纳和维克多·雨果,尤其是他的《沉睡的布兹》,描绘了五幅非典型肖像。在最后一章中,他用自传的写法,向我们
本书从《诗体埃达》、《散文埃达》、萨克索神话等纷繁复杂、版本不一的北欧神话中梳理出一条波澜壮阔的连贯脉络,以文学性的语言讲述从创世之初到诸神黄昏的故事。本书还汇集了贝奥武甫、沃尔松格家族、齐格弗里德、狄特里希等传说中的英雄的故事。作者引用了包括阿诺德、朗费罗、莎士比亚在内的各个年代诗人对北欧神话与传说故事的重述,展现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长篇小说。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以俄国十月革命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出身于社会底层的工人家庭,自幼便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后来在革命党人朱赫来的带领下,为理想而奋斗,成功走上了革命道路,逐渐成长为坚韧不拔的革命战士。作者塑造的保尔·柯察金这一英雄形象,成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