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工具的更新使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放,减少了外物的束缚、牵制、羁绊。但古今中外,物噬主、钱吃人、人为物役的事例不胜枚举,被名缰利锁捆绑、被欲望蒙着眼睛、被权力牵着鼻子、被孔方兄推磨沉沦的人何其多?心为物役,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试看《庄子智慧》如何应答这千年之问题。今日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
本书以中西之学为背景,汲取古今中西的哲人智慧,借历代大儒的慧眼,通过将儒家人生哲学与古今中西不同的哲学观点进行对比,透析人类的哲学思源、人的哲学构成、人与物的本质区别、人生的价值及其实现、人类所谓善恶的标准、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等经典人生命题。全书以问答的形式呈现,清晰条理地进行阐释儒学,帮助读者理解儒家的人生智慧,思考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经济、教育、文艺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内容博大精深,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在中国古典文学、哲学、艺术思想史上均具有极高的地位。
《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四书中的两篇,皆出自《礼记》。《大学》作为儒学的入门读物,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中庸》则体现了儒学的微妙之处,它是中国古代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道德哲学经典。《大学·中庸》汉英对照版采用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的英译本。导读部分分析了
论语通译(名著课程化、整本书阅读丛书)
本书将韩非子所处的时代以及他成长、求学、学说成立的过程做了详细的叙述。主要内容包括:作茧自缚:说尽法术,受尽苦楚;仇人相见:专制政治中的君与臣;君主护己驭臣之道:论“法”;君主护己驭臣之道:论“术”;君主护己驭臣之道:论“势”等。
《阴符经》这几百字隐藏着一些不可说的密码,是一部高度精炼的天书。立义于社会,导向于人生。被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智谋之士所重视。它与后来老子的《道德经》合为道学的双壁。《阴符经》和《道德经》成就了我国历史很多纵横家、军事家、谋略家。熟知的有鬼谷子和他的徒弟苏秦、张仪、孙膑等,还有范蠡、张良、诸葛亮、郭子仪等,他们学习《
本文将《文子》归属于黄老思想范围,以概念比较的方法着重论证了《文子》的黄老思想对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修正。绪论中提出学界对《文子》与《老子》的思想关系研究大体上呈现为两种情况,即一种认为《文子》在发展《老子》,另一种则认为《文子》在修正《老子》,本文遵从修正说。正文部分首先概述了黄老思想的功利性与老庄思想的超越性,进而
作为中华文化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庄子》自魏晋玄学盛行以来就成为上层社会和读书人的书,其汪洋恣意的气势、博大精深的内容和奇诡瑰丽的想象,让读者在惊叹感佩之余,终难参透其究竟。一九八一年秋,南怀瑾先生在台北十方书院开始讲解《庄子》,本书即由其讲解记录整理而成。南怀瑾先生讲《庄子》,自有一格,不斤斤于个别语译,游乎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对“四书”讲解的最后一本,也是他为数不多的亲自撰写的著作。他在讲述时,先“依文解义”,即消化文句表层的意义,然后再做深入的研究,并将其与《大学》《易经》《论语》等儒家经典相结合,更融会佛、道学说,指出《中庸》涵盖了许多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