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的艺术研究成果,从敦煌莫高窟的佛教笔画的青绿色彩进行阐释色彩在石窟艺术中的运用及艺术效果,以及色彩与石窟凹凸背景之间的关系。同时,从全球艺术史的视角讨论“凹凸画”,并通过对宝顶山毗卢道场摩崖艺术索微,尝试不同的艺术研究路径,探讨中古佛教艺术研究者必须在进深与表面之间做出抉择等。另外,还探讨了浮雕中的前出与望入
该书主要介绍额济纳博物馆馆藏的148件珍贵文物,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70件国家三级以上文物及78件具有地域特征的一般文物。该书分为序言、前言、目录、正文、后记五部分,正文以文物的质地为分类标准,并以历史年代为脉络,分为石器、骨器、陶器、木器、汉简、文书、钱币、印章、铜器、铁器、瓷器、金银器、造像、纺织品、唐卡等十
本书分名家访谈、陈列展览、旧址探寻、文物鉴赏、文物保护、文创设计、社会教育、往昔杂谈八部分,收录了《蒋廷瑜访谈录》《阅读广西:展览中的广西古代文明》《梧州海关旧址》《广西史前时期赭石的发现和研究》《广西博物馆文物保护科学分析仪器的分析方法与特点》等文章。
本书为“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丛书”之一,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主要辑录、整理家族世系相关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近年来新刊布的唐代墓志文献,选择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有而今本《元和姓纂》中无的那部分家族世系进行考订。中编主要利用新刊布的唐代墓志文献对碑志所见唐代刺史进行了考补。下编主要对“大唐故集州刺史卫公(
本书以洛阳古墓博物馆(河南古代壁画馆)的基本陈列为基础,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中国人特有的生死观,是文化亦是习俗和心理积淀,为今天的人们了解中国古代墓葬文化提供翔实丰富生动的资料。
本书收录了近年来全国各地新出墓志的信息及对墓志的研究成果,主要分“新出墓志”“碑志考释”“文史论坛”“文献天地”“文物丛谈”“博物馆学”等章节,大体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石刻文献领域的研究成果,本书以碑石墓志、石刻艺术类文物研究为基本特色,所设章节较为科学合理,重点较为突出;各篇文章内容充实,论述清楚,引证有据。全书体例统一
为全面掌握石窟寺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的发展态势,提高石窟寺文物保护管理水平,提供统计信息服务,依照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规范性原则编辑本书。本书对石窟寺和摩崖造像的基本情况、布局、洞窟形制、窟内造像、彩塑及壁画、题记、碑刻铭文及其他附属品物的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和系统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文物保存状况、
本书由绥中县地方文化研究会组织编写。绥中县隶属于辽宁省葫芦岛市,位于葫芦岛市西南部,古称杏林堡,明宣德三年(1428年),改为广宁前屯卫,中后千户所;绥中县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点城市,辽宁省五点一线环渤海开发战略起点城市,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已发现域内留明正德年间至民国时期寺庙碑文、钟铭,墓葬碑刻,长城石刻,其它
菏泽元代古船于2010年发掘出土,是目前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元代内河船,被誉为元沉船的活化石,对研究元代木船形制及制作工艺、元代瓷器尤其是青花的起源与上层社会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等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价值,2021年入选“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古船保护修复项目于2012年3月启动,历时两年多,整个修复工作完全使用传统工
《鄂尔多斯文物考古文集》于1981年首次出版,本次为再版。本书收录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明清时期的考古史料,包含报告论文及文物图片以及利用考古发现来探讨沙漠变迁和治理等的资料。年代跨越久远,从不同角度展示了鄂尔多斯这一广阔地域远古生命繁衍生息以及古地理、古气候的演化发展过程,系统形象地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在鄂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