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这些书信集是精心挑选出来的,部分地具备了自传的性质。因为这些书信提供了伏尔泰在世时生活习惯的*好肖像。它们不仅展示了他独特而非凡的智慧,也描述了他的爱恋和狱中生活;记载了他患天花后的康复过程,还有他为情人之死的悲痛欲绝之感;他晋见国王,他为人伸冤,他抨击非人道的法律,他贬低莎士比亚,还有他对切斯特菲尔德由衷地赞赏
德勒兹和阿多诺,是二十世纪、尤其是战后时代有影响力的两位哲学家。《建构与否定的博弈:德勒兹和阿多诺的差异逻辑比较》是二人哲学中的差异逻辑思想的一个比较研究,主要着眼于这两位截然不同的哲学家是如何试图挣脱同一性的基始性以及他们追求自由与创新的方式。这正是他们所共有的差异逻辑。但在两位哲学家那里,这种共同的逻辑被表现为两种
“一七六六年的卢梭”是一个分析诸多可能性的起点。他是旧制度、启蒙与革命时代的人,一个科学、迷信与伦理边界上的孤独者。生前他在变形,从启蒙哲学家到浪漫派,去世后又有两个形象,一个是生命意义的,一个是政治意义的。卢梭是现代解释学的变形体,他的故事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版本。卢梭的变形源于新旧之变所造就的民族心理困境,制度、风俗
本书以138个故事来引导读者思考西方哲学中探讨的主要问题,比如时间、自由、心灵、价值观、美学、知识论等等,有很强的趣味性,适合学生在课堂讨论时使用,也适合非哲学专业的人用作激发抽象思维。 本书的写作秉承柏拉图的对话式哲学探究精神,从解决哲学问题和哲学争议入手,通过故事、场景、诗歌、活动等多种形式,用争论的方式提出问题,
普鲁塔克(L.MestriusPlutarch,约公元46年120年),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以《对比列传》一书闻名后世。他的作品在文艺复兴时期大受欢迎。 《对比列传》写作时间约在公元96年到公元120年之间。已知的二十三卷对比列传中有二十二卷存世。《对比列传》的每一卷都含有一对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对比
本书收录了阿兰·巴迪欧的13篇讲座,它们是巴迪欧于1998-1999学年、1999-2000学年、2000-2001学年,为哲学国际学院研究班开设的课程内容。巴迪欧在其中号召用内在性方法来取代外在性方法,以评价波澜壮阔的20世纪。巴迪欧将20世纪描述为“野兽”,这个新世纪超脱于旧的世界,践行了其思想中的一种真正的无限,
弗兰克·M.特纳是当代最为杰出的文化史及思想史大师之一,他在耶鲁大学开设的系列讲座公选课“欧洲思想史”犹如一座丰碑,数年来一直吸引着众多学子。这门课程,“透彻、易晓、措辞优美,没有晦涩的术语”,揭示社会观念与思潮的演变,勾勒诸位思想巨擘的形象与命运,从而提炼出自启蒙运动到20世纪初叶欧洲思想史的精华,展现了那个在急速变
柏拉图的《克力同》是一篇两人之间的对话,苏格拉底及其朋友克力同。苏格拉底这位遭人诬陷的哲人其实是一个好公民,他没有引入新神,也没有不信仰城邦所信的神,更没有败坏青年。苏格拉底由此而遭死刑判决,在狱中等待执行。在此期间,殷实的老友克力同来劝他逃跑,苏格拉底义正词严而又委婉客气地拒绝了朋友们的好意,表现出一个哲人顾全大局的
福柯是一名“戴面具”的哲学家。他早年求学巴黎,学习心理学、哲学。之后,工作、讲学于瑞典、波兰、德国、突尼斯、巴西、日本、美国。1950年代后期,福柯成为一个崭露头角的年轻知识分子,与戴高乐派交好。1960年代中期,他成为结构主义化身,将自己定位为法国思想时尚界的新星。1968年五月风暴之后,他又成为一名左派和社会活动家
《论人类的认识》(即《人类理解论》)是西方哲学史,尤其是近代哲学认识论传统中举足轻重的一部著作。它是英国经验主义认识论传统的开创之作。 自1689年首次出版以来,洛克对此书进行了反复修改。于是《论人类的认识》早期陆续出版了七个英文版本,不同版本之间,在语词上有着颇多不同。而后尼迪奇对此书的七个版本进行了比较与考察,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