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文学研究出现了文化研究的转向,文化诗学成为当代文艺学研究的新趋势。洛特曼作为20世纪世界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文化符号学家,他的文化符号诗学理论成为西方文化诗学批评的先声和主导。著作在研读洛特曼俄文原著的基础上,广泛涉猎中外第一手相关研究资料,并把洛特曼置于广阔的文化语境中全面阐发了他的文化符号诗学思
《文学论》对于一些文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什么是文学、文学的特征等,展开详细的介绍与阐释,对于普通读者了解文学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自2011年6月起,在王文章副部长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开始举办“青年文艺论坛”,每月一期,迄今已累计35期。论坛以当前最具时代症候的文艺作品、现象、事件、趋势和问题为中心,每期集中于一个专题,力图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提出新的观点和阐释,从历史的视野和理论的维度把握当
本书以在1910至1925年跨越“革新”前后的《小说月报》为中心,综合运用期刊研究、比较文学和译介学的方法,考察域外文学进入中国的方式与途径,以及域外文学向翻译文学转换过程中编者、译者民族意识及文学观念对译本选择和接受的影响。本书在揭示翻译文学在文学转型中的重大作用的同时,亦充分重视《小说月报》的文学期刊属性,并对新文
作为目前国内首创的大型年选性和文摘性相结合的文学艺术出版物,《中文文艺论文年度文摘》(2012年度)是由文学艺术领域权威专家遴选辑成,收录资料信息全面、丰富,囊括全国文学与艺术领域年度学术论文精华,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微电影创作技巧》旨在通过理论的集成,帮助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比较系统地了解微电影创作的主要知识,克服专业理论基础薄弱造成的理论盲区;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分析与讲解快速掌握微电影创作的实战技巧,弥补“纸上谈兵”的不足,切实提高创作能力,是一本具有针对性、贴近性和实用性的教材。
《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丛刊(第1辑·2013)》由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主办,丛刊设有“东亚汉学”、“理论探索”、“比较研究”、“域外视点”、“译学评论”、“青年论坛”、“学术动态”、“新书评介”等栏目,从不同角度对比较文学及其相关理论进行探索与争鸣:拓展比较文学的理论范畴,对不同文化的文学现象(思潮流派、作
以“跨文化”视界检阅当代国外文论,分析差异性与多形态性、互动性与共同性。专注于探讨文学理论作为人文学科,文学理论作为话语实践以及文学理论作为跨文化旅行等一些核心课题的研究。多年来,理论室坚持前沿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继承钱锺书等前辈提倡并践行的跨文化研究传统,追求从更为开放的理论视野来寻求人类共通的“诗心”与“文心”。本
审美文化(文艺美学艺术)作为最敏感、最前卫的文化,以审美的、感性的形式展示了整个文化的擅变、演化的进程。明代以小说和戏曲为代表的文艺美学思想及其作用下的产生的审美文化就是这样。基于此,《明代文艺美学思想及其审美诉求》从明代文艺美学的总体特征、戏曲、诗文、小说、绘画、书法等多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审美诉求进行深入考察,以图揭
《童话大师洪汛涛论童话教育(下论童话作家的作品)》从艺术和教育的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和评析了我国近当代数十位著名童话作家的创作风格和他们作品的独特价值;洪汛涛先生还为许多年轻童话作家的作品作序或评点,给予他们殷切的期望和鼓励。《童话大师洪汛涛论童话教育(下论童话作家的作品)》闪烁着一位天才童话作家和文艺理论家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