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剧种的艺术风格,是否符合时代的美感和广大群众的审美要求,直接影响到这个剧种的兴衰。周总理曾经说过:“没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就会灭亡。”回想一下黄梅戏所走过的历程,更觉得这句话倍感亲切。为什么黄梅戏从20世纪50年代直到现在还受广大人民欢迎?为什么一些人总是忘不了《天仙配》《女驸马》等戏中那些脍炙人口、优美动听的唱腔?这
本书内容包括:“一曲琵琶词,百年《秦香莲》——谈京剧《秦香莲》”“浅谈京剧《秦香莲》的表演”“谈京剧《秦香莲》的服饰造型艺术”“京剧《秦香莲》的人文内涵”等。
湖北小曲是湖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由“汉滩小曲”和“天沔小曲”组成。汉滩小曲又称“汉口滩小曲”、“外江小曲”,主要流行于湖北境内的汉口、沙市、宜昌等大中城市,以坐唱折子戏为主。天沔小曲也叫“内河小曲”,主要流行于汉水沿岸湖北境内的天门、潜江、沔阳、汉阳、汉川等县镇及农村,以敲碟子演唱传统民间小调著称。《湖北小曲(套装
扬州古城与扬州评话,悠久的历史与相对悠久的民间艺术形式互相滋养。本书首先介绍城市长久的内在生命力,其后重点介绍关于扬州评话的艺术特质、重要的几种评话形式及当代表演者的生存状况。田野调查、鲜活的评话艺术选段、作者简明睿智的论述,既是近现代以来扬州评话研究的重要作品,也有足够新见和吸引力。翻译者精妙的文学功底,将原著味道传
本书收录了《蒋星煜:一位“较真儿”的戏曲史家》《剑桥仪式学派与百年戏剧史研究述评》《山西襄汾县汾城城隍庙舞楼及演剧文化考》《庋藏于天津戏剧博物馆的清官戏曲文物》等文章。
《基于田野调查的二人台现状研究与本体追溯》共分《二人台现状的田野调查》《二人台艺术本体追溯》两部分,一部分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内蒙古地区二人台艺术的生产和再生产情况进行客观的调查,通过对民间戏班、国有剧团、民办艺校、公办艺校客观、全面的考察,构建起内蒙古地区二人台生存现状的图景。第二部分从戏剧学的角度探讨二人台艺
本丛书由活跃在中国戏剧史、中国古代戏剧研究领域一线的海内外优秀学者遘选其代表性论文结集而成,涵盖从诸官调、院本,到金元杂剧、宋元南戏、明清传奇、花部戏曲、民间小戏、祭祀戏剧等多种戏剧文体,涉及戏剧理论、戏剧史实、表演理论、作品评述与考证、中国戏剧发展流变及海外传播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代表了新时期该研究领域的高水平。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成果,分上、中、下篇,分别是百姓的说唱、百姓的戏、海洋人文精神,共7章,内容全面,资料详实,适于说唱艺术的研究人员和爱好者阅读。
明末清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领域多重矛盾和冲突的推动下,闽南沿海乡村诞生了以民间游艺为基础的高甲戏,高甲戏是民俗节庆、游艺活动和戏剧艺术的高度结合,先后吸收了南音、梨园戏,木偶戏和京剧等传统曲艺的音乐声腔和表演艺术。在戏剧化过程中,高甲戏形成极具开放的剧种个性,表演特色和艺术风格随着社会变迁不断演变。《高甲戏与近世
《海内外戏剧史家自选集·奚如谷卷》是海内外中国戏剧史家自选集丛书中的一本,奚如谷是美国汉学界的领军人物,尤其是在古典戏曲方面有诸多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