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古代音乐文献整理项目的第三辑,收录明代音乐专著63种,包括贺序隆《逸语》8卷、韩邦奇《苑洛志乐》20卷、张敔《律吕新书解》2卷、祝允明《猥谈》、吕柟《诗乐图谱》18卷、李文察《太常李楼云乐书》、刘濂《九代乐章》23卷、王邦直《律吕正声》60卷、王世贞《曲藻》、朱载堉《乐律全书十五种》、王骥德《曲律》4卷等,其
《爵士乐美国的古典音乐现代爵士/新视听·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丛书》是已经出版的《爵士乐——美国古典音乐:古典爵士》的后续书籍,原本计划是讲述从二战开始一直到今天的爵士乐演变历史。怎奈篇幅有限,只写到1959年便不得不收笔。 纵观历史,自20世纪60年代爵士乐真正加入了电声之后,有了更多丰富多彩的变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学术书库:文化生态视野下布依族古歌生存价值研究》从文化生态视野对布依族古歌概念、分类、分布和传承进行了一个立体透视。布依族先民对古歌的“创作”不可能不被打上时代烙印,这一“烙印”就是古歌产生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布依族先民通过创作古歌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去描绘自然、图腾、鬼神和祖先的应然状态
本书分为三章,大相国寺音乐传统谱本与古今谱式、大相国寺工尺谱的译解、大相国寺及相关佛曲简谱编译汇编,主要内容包括:《大相国寺手抄秘谱》、《太平兴国寺传世秘谱》、曲名勘误探究等。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大相国寺概况及音乐的发展与变迁、历史大相国寺及中州佛教乐器、乐队编制、大相国寺梵呗的类别及应用、大相国寺音乐的构成、五调与曲式结构、中州佛教音乐历代伎乐造像遗存整理与研究等。
本书1函7册,系统叙述了六十七首传统音乐的缘起,并进行了赏析和解说。作者以美学解读中国传统音乐,将音乐与人文做了一次对接,填补了中国文化音乐视角的空缺。为了帮助读者更好了解传统音乐的内涵,本书内附光盘十张,均为内地名家演奏的经典国乐的历史性录音。
本书是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的系列图书《大音》的第九卷。本书是关于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的研究论丛,全书分为学术文萃、田野档案、大音讲堂、书评、译文5大部分,共包含仪式音乐研究领域的中外著名专家学者的文章12篇。该书的出版旨在推动中国传统仪式音乐在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及传播上的发展,也是为在读博士生、硕士生、研究传统仪
本书是作者新世纪以来从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学术思考与感悟,涉及学术理念与方法论,诸如历史人类学视域下的“接通”以及从多种功能意义上对中国音乐文化整体性认知,非仅是审美与欣赏的意义;在对历史上王朝典章制度深入挖掘梳理形成整体学术理念的前提下辨析传统音乐文化的当下活态,认知在乐籍制度下由官属乐人承载的诸多音声
李欧梵教授将自己70年来的聆听古典音乐的经验分为六讲与读者分享。在书中与作者一同细品马勒、舒伯特、瓦格纳、贝多芬、李斯特的不朽巨篇;聆赏阿巴多、索尔蒂、托斯卡尼尼的指挥英姿。共乘音乐的飞毯,享世界殿堂级音乐盛宴;同驱文化之车感悟音乐的跨界魅力。诚如书中所言:“在这个动乱不堪的21世纪,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寻求精神的滋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