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儒学(第九辑):理学的思想空间
本书稿通过一个个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介绍庄子的生命历程、思想轨迹、性格特点,叙述庄子的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书稿的特点是精心选择素材,并结合《庄子》中精彩的寓言故事,还原出一个有血有肉、生活于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形象,对青少年读者了解庄子及其思想有一定的帮助。
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本书历述其成才、传仁道、推仁政、著书立说等艰难历程,用精炼简洁的语言和精彩纷呈的故事还原儒家亚圣孟子生逢乱世、努力拼搏的一生。尤其他面对种种困难都没有放弃,而是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中,希望读者体会并学习他刚毅坚忍、拼搏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最终迈向成功之路。
本书以一座难求的马大勇教授系授课内容为底稿整理而成,是一部通俗易懂的有关儒家文化的讲稿。全书共分为二十八讲。从儒家文化的源头孔子讲起,至清代结束。除了选取中国历朝历代比较典型的文人、政治家、哲学家,如孔子、孟子、宋仁宗、包拯、苏轼、朱熹、王阳明、顾炎武、金圣叹、袁枚等外,还对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儒学的重点学派宋代的洛
《周易》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源泉,但由于年代久远,时代背景迥异,古文深奥难解,无形中对现代读者设置了很大的障碍。特别是民间对《周易》的误解,使这一先祖留下的宝贵遗产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书作者历经十数载钻研、考证,力求追根溯源,去伪存真。并以现代普通读者都能看明白的白话文字,将六十四卦辞及三百八十四爻词全面解读,以期将
仁与礼是孔子思想中两个为核心的概念。但是,礼在孔子思想中的意义与位置,在古今中西之变的现代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本书无意于纯粹指出孔子的思想与现代价值的对立或者共通,也无意于直接论证孔子思想相对现代价值的正当或无效,而是希望阐明,孔子对以宗法等级制度为代表的礼乐文化及其正当性的理解与反思,需要得到正视,需要得到全面的理解。
本书由流沙河结合自身的人生阅历,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对《庄子》内七篇逐篇择要对照原文进行讲解,既体现了沙老对庄子其人、其书的理解,也渗透着沙老对自己一生风雨的体悟和省思,使原本极具哲学思辨性的《庄子》原文不再抽象难懂,而变得亲切可感,可读性强,富于启示意义。本书也充分体现了沙老讽世忧民的仁者情怀、勇于自嘲的谐趣智慧、随
《老子学刊》2021年第2期(总第十七辑),收录了17篇专业学术论文及文章,围绕老子《道德经》、道家道教文化以及其他传统文化等领域,通过“老子专题研究”“道学研究”“传统文化与三教关系研究”“书评”等版块,专题研究、特稿、专论等形式,从哲学、宗教学、文献学、历史学、伦理学等多个角度分析了老子《道德经》的思想渊源及其历史
安徽省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墨家管理思想研究”成果。从管理哲学、管理目标、人才管理、管理方法四方面总结了墨家管理思想的理论体系,揭示了墨家管理思想以兼相爱交相利为价值追求,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为实现方法,最终实现兴天下之利的目标,揭示了墨家由体达用的理论架构。从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和企业管理的角度分析墨家管理思
《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以新出土的郭店竹简、上海博物馆藏简与《大学》、《中庸》、《礼运》、《孟子》等传世文献相结合,对思孟学派的形成、演变、发展做了细致的考察,对思孟学派的特点、内容做了概括、总结。《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对竹简《五行》、《性自命出》、《内礼》等篇做了深入的解读,对《中庸》、《大学》、《礼运》、《大戴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