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湖北田歌音乐形态与地理分布研究》选择了湖北省一种分布流行较广的民间劳动歌曲为研究对象,在总结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掌握的1267首湖北田歌的分析归纳与比较,首先探讨了这一地域性传统民歌体裁的音乐特点。具体而言,向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湖北田歌的结构形态、三声韵(三声腔)构成作出了更为细致的分析描述。
蒙古民歌反映的是蒙古族人民自己的生活环境,历史,感情,理想,生计方式,理想等。从形式看,它们主要运用了“高度固定化的公用段落”,利用“高度固定化”的程式理论研究蒙古民歌,不仅能揭示蒙古民歌的长存不衰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能挖掘蒙古民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书围绕河湟汉族传统婚礼歌,探讨了它的源流、语境、歌者、文本、程式、主题及功能等问题。认为婚礼歌是源于古代婚嫁歌谣和婚礼辞令,在具体演变过程中是随着婚礼仪式的消长和展演场域的转移而不断变迁,是在河湟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人文社会和历史文化语境中得以传演。
《中国音乐学院教材:西方音乐史教程》由九个章节构成,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依次向大家介绍了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罗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印象主义和20世纪音乐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其美学和艺术形式上的特征。为了给同学们的自学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和思考空间,教材中的每一章节之后都留有关于此章节所讲内容
本书从美学和心理学的视角,通过大量的优秀作品赏析,阐释了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与特性。内容包括音乐鉴赏知识、声乐作品鉴赏、器乐作品鉴赏三编。
本书讲述了我国各民族民歌的历史源流、文化内涵、风格色彩、音乐特征、审美特色和演唱方法等内容,引导学生从音乐本身和文化背景方面整体介绍了风采多姿的中国民歌艺术。全书通过引导读者欣赏、感受、体验各地民歌,可让读者掌握我国民歌的基本知识,懂得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一般常识,初步了解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类民歌的特点,提高民歌欣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上篇,介绍主要流行音乐类型的历史发展,也可以视为“流行音乐史”的简易读本;中篇介绍世界各地的流行音乐,向读者展示了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风姿卓越的作家、作品;下篇回到国内,带领读者更加清楚地掌握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流行音乐各自的特点。
本书按照西方音乐的风格划分为七章,分别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音乐、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马罗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20世纪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