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家庭是一直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组织单元,家庭内部经营的自我服务方式也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农业生产服务方式。但是,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以来,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冲击下,农业生产要素短期内发生剧烈变动,农业生产服务方式也随之发生明显分化,家庭内部经营和生产环节外包经营已经分别成为农户农业生产的两种主要服务方式。本文主要探讨在
自2021年开始,中国正式步入新“降碳”阶段,经济社会将迎来系统性变迁。黄河流域双碳目标实现有重大意义,具有有效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处于黄河流域中间段,碳汇资源丰富,但碳汇与碳排放空间不匹配,固碳潜力有待研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双碳”目标)目标的执行主体是各省(区)地方政府,
本书是乡村振兴方面的著作。本书立足于红色文化,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原则,力图通过文化视角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本书对红色文化与乡村文化进行了系统梳理,阐述了二者融合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红色文化视角的观察,详细阐述了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意义、作用及实施路径。本书理论详实、案例充足,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具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最重要的战略,符合将“三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解决新时期中国社会重大矛盾的必然前提。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为此,本文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三农问题进行梳理和评估,认为在当前阶段,拥有最广泛、最深厚基础的农村的发展建设仍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本书内容包括新农科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发展趋向,寒地气候和黑土资源对发展黑龙江农业、工业和商业的价值,多学科交叉融合带来的产业变革及对农业发展、人才培养的启示,电气工程、信息技术、文化艺术与农业的学科交叉融合等内容。
本书在梳理和分析融合研究的产生与演化过程,以及融合理念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科技创新及其组织与管理的特点,探索性地将融合理念的两维度模型拓展为“跨主体一跨学科一创新价值链”三维度模型,分析了美国、英国、巴西、中国等六个典型国家的农业科技创新组织与管理实践,并采用机制设计理论对基于融合理念的农业科技创新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经历了家庭经营制、合作制、集体经营制、双层经营体制以及双层经营体制的创新拓展5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特征的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本书围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一研究主题,构建了
本书分为十章,在剖析山东省农业发展现状基础上从资源错配理论入手构建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潜力模型,并基于山东省地市农业数据估计了农业生产率损失,从而得到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潜力。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山东省农业供给质量问题,创新性构建了农业供给质量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利用山东省实际数
《土地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是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十四五”规划精品系列教材之一,本书参照国内现有教材,对相关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精简。全书总共分7章,第1章介绍土地制度与政策,第2章介绍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第3章介绍土地工程评价与土地治理,第4章介绍不动产估价与房地产市场,第5章介绍不动产登记管理,第6章介绍土地经济与土地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城乡融合发展视阙下草原牧区新型城镇化机制创新研究”(18CMZ038)、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内蒙古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研究”(2022ZZB007)、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服务效应多维度非线性评估研究”(NJSY21267)、内蒙古自治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