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信仰如山。《拐杖校长》讲述了覃东荣扎根贫困山区,将生命融入教育事业,不遗余力让读不起书的穷人子弟上学的动人事迹,彰显覃东荣的信仰本色和师德魅力。覃东荣只有58年的短暂生命,却有31年小学校长、23年的拐杖人生经历。他书囊压肩,负重前行,人称“包袱校长”;他勇闯洪流,拯溺负伤,成为“拐杖校长”;他赈穷济贫,爱生
书稿是系统梳理襄阳历代名人、展示襄阳厚重历史文化的的社科普及读物。以时间为轴,梳理了从周朝至近现代的78位襄阳历史名人,他们或是襄阳籍,如宋玉、刘秀、习凿尺、孟浩然等;或是在襄阳居留、生活时间比较久,如羊祜、李白、杜甫、米芾等。这些历史名人对襄阳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乃至中国历史文明进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选题以图文并茂
本书记录的对象是在二里头遗址工作的“非著名考古人”——技师、民工、实习学生以及地方乡绅、文保员,共计十五人。他们是与二里头遗址发现、发掘而密切相关的亲历者,作者通过自述与访谈形式,以平实、生动、鲜活的话语,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考古人物群像,记录那些与二里头遗址考古65年息息相关、鲜为人知却充满温度的人与事,致敬伟大考古工
稿从农民画家的主观视角出发,由其亲述生活、工作和创作的经历经验,通过个体的私人记忆,以窥农民画发展不同时期的方方面面,从而还原出一段真实的创作历史,一个具有美感和质感的世界。编者在通过中立、客观的态度呈现访谈内容的同时,又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感悟以访谈手记的形式对所述内容进行了补充,在字里行间展现出贵州农民画以丰厚的内涵
《开直播机的老头》是罗锡文院士的传记,详细记录了他在农业工程领域的贡献与成就,以及其个人经历和思想发展。本选题讲述了罗锡文院士从普通农民孩子成长为国家级专家的历程。书中详细介绍了他在农业工程、机械化和设施农业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直播机的研发和推广上,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书中探讨了他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教育影响中国
本书辑录了明朝、清朝和民国时期莅临甘肃或甘肃籍的70多位名人的200余幅手札,如明朝的杨继盛,清朝的吴可读,民国的林锡光、施国帧、杨思、邓春膏、马文车、俞方皋、杜斌丞、孙蔚如、朱铎民、牛载坤、王应榆、顾颉刚、陈体诚、杨集赢、李蒸、张维、张心一、慕寿祺、向达、水梓、张作谋等,他们或在甘肃为官,或暂居甘肃,留下了大量珍贵的
本书是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为庆祝公司成立65周年而编辑出版的弘扬企业文化丛书中的一本。本书收录了2017—2021年五年间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涌现出的57名集团公司级及以上劳模和6个省级及以上先进集体的感人事迹。收录的文章主要有:这五年,煤海星辰最闪亮;劲度严冬春风来,初心如磐再出发;众志成城向未来等。这些劳模事迹不仅
本书是一部人物传记。本书以平实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近代知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1853-1926)半生苦读考中状元、弃官下海兴办实业、投资教育文化慈善的艰苦奋斗的一生。张謇出生于江苏海门市的农民家庭,半生苦读于41岁高中状元,兴实业、办教育、做公益,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和379多所学校,积极筹办公益事业,使南通被誉为“
本书是一本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普及读物。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漫长的历史,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学文化系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古代先贤们对于科学思想和技术的发展都作出了大量贡献。许多古代科学家的科学技术发明,都走在那些推进了工业革命的欧洲学者前面。本书从古代科学文化的内涵与意义出发,选取农学、数学、天
本书通过深入的人物传记和写实手法,细腻记述了宁培森、陈达、倪元兴等杰出科学家的个人历程和科研故事,透露出他们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和对国家的深沉情感。并通过讲述他们在科研道路上的坚韧探索与无私奉献,展现了科学家们的智慧、特有的探索精神和家国情怀,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本书不仅是对科学家们的致敬,更是一份对科学精神